张芳曼制图
核心阅读
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情况发布会。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有何变化?如何实现到2020年我国50%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要得到有效治理的目标?
荒漠化土地比2009年净减少1.2万平方公里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20%,相比于2009年净减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93%,相比于2009年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30.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12%。实际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20.37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面积11.8%。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出现缩减以来,已经连续10年保持了“双缩减”。
据介绍,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这些地区的退化土地为荒漠化土地。沙化是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形成的、地表呈现以沙(砾)物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具有这种明显特征的退化土地为沙化土地。
监测结果显示,相比于2009年,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呈现出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好转;区域风沙天气明显减少,北京地区平均每年出现2次,较上一个监测期减少63.0%。
从1995年开始,我国每5年组织一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相比于第四次监测(2009年),第五次监测结果有明显好转,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战略、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