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紧紧围绕“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据统计,2016—2020年,湖南省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847万亩,共投入资金322亿元。
鸟瞰建成后的一处武冈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
2015年,湖南省率先选择13个省直管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将改革试点扩大到20个县市区。2019年以来,面对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项目集中统一管理的新机遇、新形势,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五统一”要求,从责任落实、项目管理、机制创新、调度安排等方面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0年,湖南省共投入农田建设资金77.29亿元,亩均投入接近2000元。同时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多元投资”等方式,利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2020年累计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8.29亿元。另外,还协调省扶贫办、省财政厅指导贫困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保障了建设需求和资金投入。
祁阳县一处正在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
在统筹项目管理上,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大力开展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在全省推广“政府监督、专业监理、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工程监管模式,开展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金融保险创新试点,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质量监管,逐步建立了“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服务”的工程质量保险机制,提升了工程质量水平和后期维护保障能力。据了解,2020年省级财政专门安排1000万元管护资金,用于引导市县同步建立管护资金长效机制,确保了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排水渠改造后面貌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湖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据测算,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均每亩可新增粮食产能100公斤左右,带动农民增收200元左右,成为各地保障农民和村集体持续受益的坚实基础。
湖南农业杂志社 阳亚琳整理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