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济源"新农人"

2021-02-18 11:43:59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佚名我要评论(0条)

  今年春节,济源俏花匠园艺设计师田鑫伟比往常更加忙碌,他一天要为10个家庭增“绿”,帮助市民设计庭院绿植。“发生疫情以来,人们在家里待久了,需要一些释压方式。园艺走进家庭,带来的不只是愉悦心情,还有诗和远方。”

  城乡融合正在济源悄然进行。像田鑫伟一样的“新农人”穿梭于城乡,用心为人们编织着崭新生活。

  40多岁的王燕梅是思礼镇北姚村杏鲍菇种植基地的理事长。她经营的济源康鑫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是豫西北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基地,带动百余名群众就业。基地每天产出的15吨杏鲍菇大多在线上销售,生产原料是锯末、玉米芯以及麸皮、豆饼、玉米粉等,一天“吃”掉10余吨这样的农产品废料。

  50多岁的周昱臣的芽苗菜生产工作室位于承留镇南杜村,步入其中,乐声悠扬,生机盎然。经过一夜浸泡的花生、豌豆、麦子放入托盘,定时定量喷洒富氧离子水,播放背景音乐,就像进行胎教一样。“我们能精确计算哪天发芽,以确保质量和供应。”周昱臣说。

  济源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园艺工作站站长赵兴华说,济源有“新农人”200多人,他们用崭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农产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蓬勃力量。

  为培育“新农人”,济源市结合乡村产业和新业态发展需要,经常性举办果树栽培、蔬菜制种以及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培训班。去年12月9日,济源市还成立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协会,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记者李东辉通讯员付卫东)

责任编辑:席姗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1/02-18/2095088.html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