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进..
全面小康,一个不少。脱贫之后的乡亲们生活又有哪些改变?春节前,记者再次走进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回访了徐春龙,看看他在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时隔几个月,再次见到徐春龙,感觉他又开朗健谈了许多,老徐说了,自打有了公益岗这份儿新工作,干啥都有精神头儿。
徐春龙的腿2006年因为车祸致残,行动不便。为了能让村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2020年,黎明村为像徐春龙这样的27户村民安排了公益岗位,除了这份固定收入,家里500平米的大菜园儿,也让徐春龙增收不少。
为了防止脱贫群众返贫,2020年,包保单位为黎明村脱贫群众购买了22万株辣椒种苗,采用“农户种植,企业收购”的订单种植模式,支持发展庭院经济。今年,黎明村计划发展庭院种植12.7万平方米。预计户均增收一千元以上。
如果说院子里的经济是小打小闹,那上千平米的产业大棚,可谓是大家大业了。为了实现产业化种植,在黎明村,还有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寒冬腊月里,74栋大棚里依然果蔬飘香,赶着春节上市又能卖上个好价钱。
黎明村“贫困村”的帽子已经摘掉,他们现在琢磨的,是如何在谋划乡村振兴这个大棋盘上精准“落子”。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他们的重要抓手。这几年,产业园已累计为村民分红超过17万元。物质生活好了,村民们也有了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
| 评 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