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站位要高、谋划要早、措施要硬、投入要足”为指导思想,春节前出台硬核举措,打好稳粮增产“组合拳”,层层落实今年粮食生产工作目标任务。目前全县已落实粮食种植面积88.64万亩,比上年增加1.8万亩,其中早稻面积落实26.72万亩,比上年增加0.37万亩。
高站位加强行政推动。县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粮食生产专班,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一名行政干部、一名技术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责任包干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创办4个万亩示范片,其他各乡镇创办一个千亩示范点;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对乡镇的绩效考核,并加大了分值比例。早谋划保障粮食生产。1月26日,县政府召开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2021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2021年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实施方案》和《治理耕地抛荒的意见》,并在2月3日前将早稻种植面积落实到村、组、农户和田块,同时建立早稻生产面积到户台账,高投入确保物资到位。县财政筹措粮食生产专项经费1200万元,调运泰优398、零两优69、唐两优215、两优152、株两优829等早稻种子30万公斤,化肥5000吨、薄膜12000公斤,调试插秧机400多台、拖拉机500多台。
硬措施促进面积落实。全面遏制耕地抛荒。各乡(镇)要按照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切实担负起遏制耕地抛荒的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好乡村两级组织的动员作用,对长期在外打工农户承包的耕地或因缺乏劳力、难以种植双季稻的土地,采取集中流转、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方式推动抛荒耕地复种。建立耕地抛荒治理长效机制,出台强有力政策措施,建立督查台账和通报制度,确保水稻生产功能区不出现3亩以上连片抛荒现象,水稻生产功能区至少种上一季水稻,避免出现“非粮化”“非农化”。严格规范补贴发放。切实落实“种地得补贴,不种地不得补贴”的要求,认真核查种植面积,按政策规定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长年抛荒耕地、种植草皮耕地、种植果树林木耕地、挖鱼塘耕地、修路建房耕地等不得再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 评 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