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农广校调研组深入武胜县调研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了解基层工作开展情况。调研中,调研组对武胜县农广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肯定,认为武胜县农广校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力军,始终坚持围绕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紧盯全县“一基二主四特”(一基即粮油产业,二主即晚柑产业和蚕桑产业,四特即优质黑猪、生态水产、优质蔬菜和剑门关土鸡)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助推全县在成渝两地农业产业带建设中先行一步的总目标,不断完善培育机制,创新培育模式,加快高素质农民培育步伐,形成了乡村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目前,武胜县工商注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到1334个,其中家庭农场669个,农民合作社444个,农业公司221个。乡村人才队伍的快速扩大,经营主体的快速崛起,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县晚柑产业发展到20多万亩,蚕桑产业3万多亩,稻渔综合种养1万多亩。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武胜县农广校务实的工作作风。
一是加大培育力度。抓住乡村振兴示范先进县创建契机,争取县财政投入,开展县级高素质农民培训3309人。3年时间累计培育大户、业主、家庭农场主、专合社负责人及骨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主体4139人,基本完成家庭农场主等主体轮训,培育规模前所未有,培育力度和强度位居全省前列。培训目标紧盯主导产业,注重选准学员,分产业编班,先后开设了晚熟柑橘产业班、蚕桑产业班、稻渔综合种养、生猪、水稻产业班等,为主导产业发展真正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是注重“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优质教师,先后特邀中国农科院柑研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省农科院蚕研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博导,以及省、市农业农村部门推广一线专家、腾讯达人等创业导师,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训主讲教师,确保了培育质量。“走出去”参加更高层次教育培训,争取县政府同意,拿出专项资金开办精品班,优选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45岁以下的精英,委托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以“农学结合”方式进行3年的专业化培育,目前已选送45名学员到西南农业大学开展了1年多的培训。
三是建立扶持机制。去年,武胜县政府出台专门文件,一方面,逗硬评优奖励。每年底开展高素质农民评先评优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每人分别奖励现金10000元、5000元、2000元,优先推荐优秀个人以及市级、省级示范场,优先享受相关项目支持。另一方面,强化奖励扶持,探索高素质农民退休养老政策,给予养老保险补贴;明确项目优先扶持政策,在家庭农场培育、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上优先予以安排,在用水用电等方面优先协调解决;提供生活补贴扶持政策,鼓励全日制大学生创业,毕业三年内创办产业基地,经工商注册且认定合格的高素质农民,每月给予相应补贴,补贴最长为3年时间;提供学历提升补助,对有高中学历且愿意参加农业专业教育的培育对象,选送到高等院校参加学历教育,取得毕业证书且回县发展农业生产或经营服务达3年以上者,给予50%的一次性学费补助;提供风险防控补助,采取先交后补方式,支持高素质农民购买工伤保险。(陈代富拍摄)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