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0多亩田,是我镇农民董明新刚流转过来的,全部用于早稻、双季稻。”石门县蒙泉镇农技站站长张斌欣指着正在翻耕的秧田向笔者介绍。
董明新是石门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一心想多种粮、种好粮,通过耕地流转等方式,创办了双龙粮油专业合作社,今年合作社粮油种植面积新扩到了3000多亩。
全程督导
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存在耕地抛荒现象,对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供给带来了不利影响。今年,石门县主动作为、积极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制止和纠正耕地抛荒、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一是提高站位、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县委书记、县长及分管副县长多次到田间地头调研、督导;该县结合“四送十讲清”活动,通过竖横幅、贴通告、“村村响”广播、流动巡逻车、屋场会等形式,大力开展了耕地保护宣传教育,营造了全民护耕的浓厚氛围。二是包保到位、压实责任,落实县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包保机制,压实乡镇村主体责任,以狠抓粮食生产促进耕地抛荒治理。印发了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分解任务到各乡镇,在全县创建4个县级粮食生产示范片,邀请湖南农大专家前来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三是政策支持、大户引领,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大户的奖补、扶持力度;同时,农财两家整合资金,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解决复垦费用。四是强化巡查、确保成效,加大粮食生产考核力度,实行问责追责;凡是发现区域内抛荒3亩以上的,一律问责追责,实行一票否决;凡是发现对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处置不力的,一律追责。
一系列强有力举措之下,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有效增加,粮食稳产丰产有了重要基础。“多项措施的出台、落实,加上我们积极主动工作、督导和农技人员精准指导,粮农、大户和合作社垦荒种粮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抛荒地逐渐减少,粮食播面稳定增加,我们对实现粮食面积和产量‘双增’充满信心!”石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