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扶沟新农人“创”出新天地

2021-06-18 20:10:27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佚名我要评论(0条)

  20世纪80年代,著名记者穆青、周原的一篇《抢财神》让扶沟在全国出了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也在人们心底扎下了根。38年转瞬即逝,昔日“抢财神”的发生地,如今已是现代农业强县,一批懂技术、爱钻研的“新财神”,掀起了“中国蔬菜之乡”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嗡嗡嗡”,6月11日,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基地负责人马强的手机突然响起“警报”。“这是数据采集传感器在提醒我们,无土栽培番茄该添加营养液了。”说着他打开APP轻点几下,日光温室内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立即开始工作。

  “这种技术能保证水分、养分的均衡供应,既提高了蔬菜品质,又节约了人力成本,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马强说,为了更好地推广新技术,研究院定期举办免费农技培训班,越来越多的菜农开始运用新技术、栽培新品种。

  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快速壮大,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龙头企业不断涌现。“韭菜大王”刘顺德,是扶沟县韭园镇韭菜育种专家。他创办的河南绿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韭菜育种自主研发材料162种,太空韭菜种子4种,是国内最大的韭菜种子繁育销售公司,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70%。2016年,刘顺德培育的“韭仙子”韭菜种子搭乘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飞向太空。经过优选得到的新品种“太空韭仙子”,不仅纯度高、发芽率超95%,而且产量惊人,每亩地年产约2.5万公斤。

  “凭借优质种子,公司在全国有了名气,年净利润在7000万元以上。”刘顺德介绍,他们还准备和省农科院合作,每年拿出收益的15%继续研发新品种。

  从扶沟走向全国的不止蔬菜产品,还有传播农业技术的人才。在云南省元谋县蔬菜科技园内,数十座大棚整齐排列,颇为壮观。

  大棚的主人是在这里做技术员的扶沟人张继才。“20年前,我被人请来传授黄瓜种植技术和大棚搭建方法,接连带着好几户先后致富。后来,我留下来自己承包了300多亩地种黄瓜,现在年收入超千万元。”张继才说。

  “全县蔬菜产业从业人员约12.36万人,其中在云南的就有数千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技术人员,不仅自己承包土地搞蔬菜种植,还为当地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郁富强说,在他们的影响下,扶沟“中国蔬菜之乡”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

  “我们坚持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以人才支撑产业升级。”扶沟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县已形成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为顾问,1200多名蔬菜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农技服务队伍,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附件: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106/t20210618_6369890.htm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