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渝北:大盛建好用好"畅晚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021-06-25 10:39:5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佚名我要评论(0条)

  人民网重庆6月24日电 晚饭后在庭院扎堆聊天拉家常是村民延续已久的生活习惯,渝北区大盛镇以此为契机,在各院落及村民聚居点广泛建立“畅晚庭”,将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经常,将“淳民风、倡新风”融入到村民生活的日常,积极探索“一二三”工作模式,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一”指的是紧紧围绕“淳民风、倡新风”这条主线,16个村党组织、112名党员建立“一个党员一面旗”流动服务机制,做到哪里有院落,哪里就有“畅晚庭”,哪里就有党的声音,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乡村治理聚合力。

  在工作中,主要通过打造党员现场教学示范点,宣讲重要讲话精神、党的政策文件,宣传便民服务举措、普法知识、生产生活常识,让民风更淳。在村民群众畅所欲言中,听取民情民意,了解群众关切,让民情更顺。针对村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鼓劲打气,党员群众面对面对话协商,引导村民肩并肩合力破解难题,让民意更浓。

  “二”即发挥典型示范和自我管理两个作用。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盛镇推行积分制管理,制定爱党爱国、乡风文明、人居环境、遵纪守法、示范带动五个方面内容的村民积分清单,落实由党员牵头、村民互评互议核定积分的方式,开展积分交流活动,分享积分心得,促使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的需要紧密结合,切实突显党员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在发挥自我管理作用中,大盛镇通过开展“五风”润德(振村风、优家风、正社风、淳民风、传祖风)、邻里“四互”(老幼互爱、困难互帮、矛盾互解、遇事互商)等系列活动,培育太和场“和”文化、千盏村“敬老”文化等传统美德,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推广和发展村(居)民恳谈会、议事会、理事会等民主自治形式,用“接地气”的村规民约进行“接地气”的管理,通过党员群众自我约束教育实现乡村善治。

  “三”即讲好初心故事、脱贫故事、乡村振兴故事。充分运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展“聆听老党员初心故事、感悟新时代使命担当”活动,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以青龙村发展变迁、合和下坪等四类人员聚居点为主阵地,由党员干部谈脱贫攻坚经验,村民群众说生活新变化,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坚持在畅谈中总结经验,创新“三社”融合,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推动乡村治理与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全面提升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开创乡村治理新格局。(刘政宁、刘畅)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106/t20210625_9425753.html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