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吴忠市农业农村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抓手,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21年自治区下达吴忠市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87个,各项目村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发展思路,全部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采取温室大棚种植的村18个、肉牛肉羊生猪养殖的村58个、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村6个、冷链仓储分拣的村2个、农产品销售的村2个、来料加工的村1个。截至5月底,已完成4个,正在实施63个。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各级党委书记靠前指挥,压紧压实责任,形成党委书记抓全局、组织部门抓统筹、农业农村部门抓落实、协同部门抓推进、乡村组织抓实施的工作格局。利通区大力推行“书记党建项目”工程,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包抓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机制;青铜峡公开选拔10名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带着资源、政策、任务下沉农村、发展经济。
二是注重能力培训,增强内生动力。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不高、持续性不强的问题,市、县两级多层次开展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发展意识和经营能力。市委组织部、农办分期分批举办“肉牛养殖”“肉羊养殖”“设施大棚”“经营管理”培训班4期,编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料汇编》。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全市农村改革暨农经统计培训班,组织农办、农经站业务工作人员赴川贵赣先进市县学习考察村集体经济,通过学习交流,转变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青铜峡市压实“书记培养书记”责任制,逐级建立后备人才库,村级后备力量和农村致富带头人达到593人和1043人,注重以人才力量助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三是科学论证筛选,精准实施项目。各县(市、区)严格依照“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复审、地级市审核、自治区备案”的程序,按照1:1.5比例从130个项目村中筛选了87个项目村报市级审核。市级联席协调机制坚持“三不通过”审核原则,对项目不准投资收益低效的、“一托了之”收取固定收益的、外租外包简单处置的项目,责成重新论证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村集体经济项目方向正确、政策契合、模式准确、路径可行。盐池县采取村党支部选项目、镇党委研究报项目、县级联审定项目的方法,深入开展“强村带弱村、先进村带后进村”行动,用足用活旅游经济、“马路经济”、电商平台等多种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同心县上河湾村将100万元项目资金、200万元闽宁协作资金、180万元交通厅扶持资金、106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整合捆绑,新建标准化养殖圈棚3座2400平方米,目前存栏肉牛160头,预计年收益50万元。
四是健全推进机制,确保落地落实。各县(市、区)通过建立健全人才机制、奖励机制、督查机制、资金监管机制,保障村集体经济项目顺利实施、取得收益。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产业党组织231个,聚集各类产业致富带头人4033人。同时,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采取内选、外引、下派等形式,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富、发展意识强的村书记307人,加大“书记培养书记”力度,培育村书记后备人才1435人。盐池县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村干部绩效工资、年终评先选优挂钩,调动了乡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红寺堡区在对2016年以来实施的村集体经济项目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7个项目资金存在风险隐患,立即采取措施收回,确保了资金运行安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