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至11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会召开后,乐山市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并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措施。
一是及时厘清工作智能做好传达落实。按照中央农办要求,尽快厘清市县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党委农办牵头抓总作用。要求各地各部门采取党委(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会等形式,对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会精神进行再传达、再学习、再贯彻,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整个“十四五”时期农村工作最重要的任务,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奋力新作为。全力做好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相关工作,争创全省乡村振兴优秀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市县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把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纳入年底述职述责重要内容,力争创建1个县、2个乡镇、22个村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单位。
二是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1户1人返贫的底线,严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效“五定”工作法,扎实抓好当前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做到返贫致贫隐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找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的结合点,科学编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相关政策;围绕金口河、峨边、马边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10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综合支持力度;突出稳定增收,完善连贫带贫益贫机制,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1人就业;突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大就业、产业、公共服务和后续配套等支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突出激发内生动力,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双高”治理,优化推广“学前学普”“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桐华培优班”等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乐山特色,确保年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全省先进。
三是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按照“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上水平”的发展思路,突出茶叶、水果、中药材、水产等4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峨眉山市茶叶、井研县集益晚熟柑橘等国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力争创建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各2个、10个。统筹规划村庄农田保护、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等空间结构,结合农民意愿,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实施建制乡镇场镇建设管理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培育一批农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逐步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3个、示范村23个。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联网运行体系,探索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盘活利用集体资产,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广“保底收益+务工收益+分红收益”等利益联结新形式,增强村级集体组织凝聚力、服务力,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乡村振兴“乐山样板”。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