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海原县实施七大行动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上一层楼。
(一)村庄清洁行动。持续以“五清一改一绿化”为重要行动内容,重点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积存死角垃圾、垃圾设备周边环境卫生、畜禽粪污及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等进行了集中整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力争从源头上阻断疾病传播途径;对公路沿线、乡村道路、村庄内外、房前屋后、河道沟渠、公共场所等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对危旧房屋、残垣断壁、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进行集中拆除。截至目前,共清理生活生产垃圾4.2万吨,清理河道沟渠70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5万吨,拆除危旧院落、残垣断壁1050处,拆除乱搭乱建3400处,村庄绿化50万株,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420条,发放宣传画册(单)1万余份,投入各类机械2700辆(台)次,群众参与环境整治1.4万人次。
(二)厕所改造行动。一是整村推进农村户厕改造2500户,项目前期调查、摸底、核实、落实工作已完成,按照自治区2021年三格式化粪池供应企业合格产品名录的通知(第一批)要求,在李旺镇率先开展农村户厕改造模式示范建设,力争尽快进入施工阶段。二是持续开展农村户厕改造“回头看”,各乡镇、甘盐池管委会已全面开展摸排整改工作,力争顺利完成自查、县级复查程序,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一年四季都能用。
(三)农村垃圾治理行动。一是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18个,提升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营、无害化处理水平。二是推行义务工制、巷长制和志愿者服务制,落实农户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引导群众改变不良习惯,树立卫生生活理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续建红羊乡、树台乡污水处理站,新建关桥乡、史店乡2个污水处理站,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力争尽快投入建设,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0%以上,农村污水乱泼乱倒、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一是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持续推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26万亩,有机肥推广面积57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3.3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农药减量控害应用面积126万亩,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1%,力争化肥农药使用量稳中有减,总体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减量、控害增效的目标。二是畜禽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对养殖密集区大力推行“出户入园”,集中建设粪污处理点;对规模化养殖场全部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对新希望等大型养殖企业,督促其建设了畜禽粪污黑膜发电设施。三是农用残膜污染得到集中整治。全县共建成残膜回收网点20个,残膜加工企业2家,基本实现了县有加工企业、乡有回收网点、村有回收人员的残膜回收再利用体系。目前,共出动检查指导技术人员46人次,下发整改意见书10份,印发宣传材料1万多份,投入残膜回收机械158台次,回收残膜225吨。
(六)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行动。围绕农村公共厕所改造建设、文化广场维护修建、村庄庭院绿化美化、村庄道路拓宽硬化绿化、排水管网沟渠修缮、环卫设施配套、路灯安装布设等内容,全面建设23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美丽庭院创建率达到50%,人居环境整治100个行政村得到巩固提升,25个行政村得到改善推进,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覆盖。
(七)村庄绿化行动。重点围绕清水河、贺堡河流域及各乡镇驻地、村部、学校、村道、农户房前屋后等空地,完成乡村绿化苗木种植50万株,完成经济林1590亩。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