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鹏程
春种一粒稻,秋收万粒谷。秋收时川南富顺的乡野,有一种你想象不到的美。
摄影罗祥瑞
孟秋的天是那么清澈高远,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走进田野,犹如置身于金色的海洋,浓浓稻香扑鼻而来。
8月10日,记者来到自贡市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15组,这里是该村高标准农田核心区。清晨刚退凉,青蛙在田埂上探头,不时鼓荡起浑厚的蛙鸣,知了初鸣,呼唤朝阳升起,远处一群赶早的农民走来,手拿镰刀,头戴草帽,还有的扛着打谷机。他们的脚步声惊了青蛙,双腿一蹬躲进金色海洋中,知了鸣叫得更欢了。
摄影罗祥瑞
“谷粒饱满、色泽金亮,高标农田硬是要得。”村民曾华勤割下谷穗用手摩挲着,脸上笑容渐浓,增产板上钉钉,手上挥舞起镰刀也更有劲头。今年初,老寨村集中实施高标农田改造,1800亩高标农田种满了稻谷,一眼望不到头,谷穗低着头,一阵秋风轻抚,谷浪阵阵,露出稻田里村民的笑脸。
黄丛斌喜欢养鱼,他的稻田里从来少不了稻花鱼的身影,高标农田改造后,科学设计的鱼道着实让他欢喜。首季水稻,也是首季稻鱼,他充满期待。
摄影罗祥瑞
收割水稻时,黄丛斌从鱼道上跨过,惊得觅食的鱼儿跃起,溅起阵阵水花。
与此同时,西湖村6组钟代金一家也正在稻田中挥汗如雨。儿子儿媳从城里回来打谷子,就连即将念初中的孙子也回来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钟代金与儿子操作打谷机脱粒,老伴割谷穗,孙子来回递谷穗,儿媳在家中负责晾晒谷子,还要准备午饭,一家人在辛勤的劳作中享受到团圆的幸福。
“奶奶,你割谷子为啥和电视上的不一样,谷桩留得好高。”第一次参与打谷子的孙子发现了不同。
摄影罗祥瑞
“这叫高桩,蓄留再生稻的。中稻收割以后,谷桩还能发一季谷子,叫再生稻,留高桩再生稻长得更好,产量更高。”奶奶告诉孙子,富顺是“再生稻之乡”,童寺镇更是富顺再生稻的核心区,孙子恍然大悟,传承在言语中延续。
李水生家的稻田就在童古路边,与富顺县和隆平高科合建的试验田相邻。收割间隙,他爬上田埂抽支烟歇一下,看着儿子将谷子装袋码放到田埂上,丰收的喜悦填满心头。
摄影罗祥瑞
“昨天,边上的试验田测产,听说增产了不少。”李水生说,县里与隆平高科的合作,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实实在在的增产体现在院坝上晾晒的谷子摊得更广了,家里的箩筐不够用了,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渐渐地,日头上升,稻田间的劳作愈加火热。蛙声呱呱、蝉声吱吱、收割声唰唰、打谷声嗡嗡、晾晒声沙沙,在金色田野上汇聚成秋收的协奏曲,吟唱着盐都丰收的乐章。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