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处秦岭北麓的陇南市两当县,立足境内良好生态资源优势,将中蜂产业作为全县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通过建基地、抓品控、闯市场、树品牌,走出了一条“当年见效、稳定持续、多重增收”的新路子,实现了养蜂生产、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立体循环”倒逼产业重组
近年来,两当县探索实践“中蜂+蜜源经济作物”生态立体循环套餐产业模式,每年发放蜜源植物种植补贴资金超100万元,引导群众在养蜂区套种以粮油作物、草本药材等为代表的油菜、油葵、食葵、藜麦、荞麦、木香、党参、黄芩等蜜源经济作物5万亩,既解决发展中蜂的蜜源问题,又形成种养结合小循环和短、中、长产业有效套置,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
“小群体大规模”受益万人
自从引进中蜂养殖,两当县便采取“小群体标准化生产,合作社规范化管理,龙头企业和联合社规模化经营”的“小群体、大规模”为主的中蜂产业发展模式,由农户通过自主养殖、代养、托管等多种方式参与中蜂产业发展。合作社负责组织群众发展生产,监督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联合社制定生产标准,设立保护价统一收购蜂产品,两当县绿色富民公司与联合社(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包加工销售,形成了蜂农(生产)—合作社(服务)—联合社(管理)—县绿色富民公司(销售)的产业体系。全县35家大型蜂业合作社带动2300余户近1万人参与中蜂产业发展,平均每5个人就有1人从事蜂产业,人均增收超4000元。
同时,两当县还对全县中蜂养殖户实行“以奖代补”,累计兑现中蜂产业奖补资金650万元。
基地引领亟待共享红利
近几年,两当县在蜜源植物资源较丰富的云屏、张家、泰山、广金等乡镇、工作站布局养蜂基地,培育两大深山老林蜂产品重点保护区和蜂群季节性共生区,建设中蜂季节性移动放养点2处,积极推广“进山入沟”“土蜂洋养”,增加蜂蜜产量。
同时,建成大型种蜂繁育基地5处、大型中蜂养殖示范场28个、中蜂养殖基地100个,每个基地计划发展1000群中蜂,力争实现全县中蜂养殖规模达到10万群的发展目标。目前,全县共发展中蜂养殖6.8万群,预估蜂蜜产量近680吨,产值达4080万元。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