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生猪行情仍将低迷 稳政策调控产能应对新一轮周期

2021-09-29 15:43:24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佚名我要评论(0条)

  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由于生猪市场供应逐步增加,生猪价格总体进入下行通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国庆来临,当前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情况如何?猪肉价格会出现反弹吗?如何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

  生猪量足母猪存栏优化 生产惯性增长行情仍将低迷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末生猪存栏4.39亿头,与2017年年末4.4亿头基本持平。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已超过2017年年末4472万头的存栏水平。这些数据都显示出我国生猪产能已经完全恢复。监测数据显示,9月第3周,每公斤活猪13.45元,环比跌4.5%,同比跌63.4%;猪肉23.25元,环比跌2.8%,同比跌58.2%。

  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市场情况来看,猪肉供应增长幅度较大,以至于进入消费旺季价格仍在下跌。生猪出栏逐月增加,8月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生猪2329万头,同比增97.5%,比去年同期几乎翻了一番。另外,当前生猪宰后均重100.4公斤,比本轮“猪周期”前增加了约8公斤,就是说现在出栏10头猪就相当于前几年的11头猪。

  为应对市场低迷,多数养猪场(户)选择放慢生产节奏,母猪存栏优化调整。据监测,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结束前期连续21个月的增长,环比下降0.5%,8月份环比降幅扩大到0.9%。规模猪场淘劣留优的力度更大,淘汰的都是低产母猪,留下的都是高产母猪,整体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目前,生产仍在惯性增长。8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1.1%,连续6个月增长,尤其是每月新出生的仔猪量还在大幅增加。2-8月份,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月均增速2.5%,意味着今年9月至明年2月的生猪出栏量还将持续增长。6月份以来,生猪养殖总体处于亏损状态,8月份全国平均每头出栏生猪亏损67元,养猪场(户)亏损面达52.5%。按当前的生猪出栏量扩张趋势,短期内扭亏难度较大。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庆临近,猪肉消费将迎来传统旺季,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期猪价快速下跌的局面;但从目前的供需情况看,全国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8月份规模场新出生仔猪数量3348万头,创本轮生猪生产恢复以来的新高,同比增长31.1%,意味着明年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将增加约3成左右,猪价很可能还要下降。

  相关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提醒:“现在猪肉价格很低,大家在节日期间可以多买猪肉,多吃猪肉。肉品加工企业和屠宰企业可加强市场形势研判,根据自身需要开展一部分商业性收储。未来几个月市场行情都比较低迷,广大养猪场(户)该淘汰的低产母猪要加快淘汰,该卖的肥猪要及时卖掉,不要再压栏,不要赌后续特别是明年元旦春节的行情。另外,越是在市场行情低迷时期,越要注重疫病防控,越要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节本增效,渡过难关。”

  “猪周期”普遍存在,关键要加强产业调控和提升产业素质

  相关负责人介绍,“猪周期”是价格对养猪业资源配置进行调节的一种表现,美国等世界主要养猪国家普遍存在“猪周期”。市场调节过程中,出现一些合理波动是正常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生猪生产大起大落、大赔大赚,就会给养猪业带来损失,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据了解,新世纪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共出现了5次异常波动,最近这一轮最为特殊:一是诱发因素更加复杂。包括前期养殖亏损、非洲猪瘟疫情传入、一些地方不合理禁养限养以及日益严重的用地难、贷款难、环保矛盾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二是产能降幅之深历史罕见。2019年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减少38.9%,之前的最大降幅出现在2015年3月,能繁母猪同比降幅为15.7%。三是猪肉价格涨幅超过以往。猪肉价格随着活猪价格同步上涨,2020年2月第3周攀升到每公斤59.64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涨幅达164.5%。四是恢复生产面临的困难挑战异常严峻。非洲猪瘟这个全球养猪业的“头号杀手”随时可能逆转恢复进程,玉米价格等生产成本快速上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饲料、种猪、仔猪等无法正常运输,特别是一些地方仍不愿养猪、“甩包袱”,在养殖用地、环评等方面设置障碍。五是生产恢复之快超乎预期。从严重滑坡到基本恢复大约用了一年半多的时间,这也是从后备母猪补栏到肥猪出栏上市的最短自然生产周期,提前完成了生产恢复的目标任务。猪肉价格从最高点回归正常用了16个月时间,比前几轮“猪周期”缩短了6个月。

  “猪肉供应紧张,全社会高度关注,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养殖户都压力很大;现在生产恢复了,供应出现过剩苗头,又带来了新的烦恼。”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主要是由于猪肉供应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多一点儿或少一点儿,市场反应都很敏感,价格涨落具有放大效应。“猪周期”一直存在,关键是要加强产业调控和提升产业素质“两手抓”,尽量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异常波动。

  保持政策稳定,加快建立产能调控机制等应对新一轮周期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轮生猪生产异常波动,推高了猪肉价格,但是通过采取有力有效的应对措施,化危为机,在恢复生猪生产的同时,也推动了生猪产业转型发展。”

  首先,生猪产业整体素质更高了。各地新建、改扩建了一批设计合理、管理科学、具备较高生物安全水平,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的高标准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从2017年的46.9%提高到2020年的57.1%,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大批中小养猪场(户)与龙头企业形成紧密型经营联合体,实现了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提档升级。

  其次,相关政策保障体系更完善了。明确了省负总责原则,形成了任务目标层层落实的责任制度。各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支持政策,突破性地解决了养猪业多年面临的土地、环保、资金等老大难问题。生产监测预警等基础工作更扎实了,目前全国规模猪场实现了全覆盖月度监测。

  此外,从主管部门到养殖户,行业整体应对突发重大挑战的能力更强了。这一轮生猪生产恢复,遇到了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严峻挑战。非洲猪瘟是目前发现的对生猪生产威胁最大的烈性动物疫病,致死率高,全球范围内尚无有效疫苗和防治药物。农业农村部于发现疫情当日发布Ⅱ级预警,启动应急响应相关措施,开展大清洗、大消毒等专项行动,先后4次修订和优化应急实施方案,发布《防控非洲猪瘟恢复生猪生产九项关键技术》和《感染非洲猪瘟养殖场恢复生产技术指南》,收到了较好效果。针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出现的仔猪、饲料、药品等运输困难,以及部分地方出现生猪产销脱节的情况,农业农村部先后4次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保障正常流通秩序,设立热线帮助电话帮助养猪场(户)解决实际困难。在恢复生猪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这些经验做法,为今后应对类似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保持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现在生产恢复、供应宽松,一些地方开始在政策上“急转弯”“翻烧饼”,这非常危险。生猪生产周期长,一旦产能出现严重下滑,要再想恢复,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越是在养猪场(户)经营困难的时候,越要持养殖用地、环评、金融等方面长效性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避免养猪场(户)过度淘汰能繁母猪,损害基础生产能力。

  第二,建立产能调控机制。日前,农业农村部已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的原则,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细化“三抓两保”任务,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国外的经验看,加快建立现代化养猪业是缓解和拉长“猪周期”、避免生猪生产大起大落的根本前提。要构建现代化生猪养殖体系、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现代化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促进生猪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提高养猪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一明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109/t20210928_9765386.html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