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焕永是谁?从滑县县城发往万古镇的公交车上,一位老太太说:“杜庄那个包地大户吧,咦,他包可多地哩,挣着大钱啦。”
流转土地2048亩,年服务农户土地近4万亩,以自己名字命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早已让杜焕永在滑县家喻户晓。
合作社CEO、杜总、杜老板、大户……杜焕永的称呼多种多样,他最相中的还是原来那个:“我就是个种地的,就是农民。”
这个农民不简单!在万古镇去往杜庄村的路上,两边的玉米已一人多高,看起来长势不错。杜焕永手把方向盘,说:“你再仔细看看,下面有不少黄叶,锈病上来了。”走了没多远,他又放慢车速笑着说:“这块儿明显不一样吧,这是我的地。”
把地种好,是杜焕永能赚钱、赚大钱的根本!
到今年,合作社成立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从以前“起早贪黑‘照顾’庄稼”到如今“很少到地里去”,农民杜焕永倒越来越像个老板了,但他觉得,自己只是变成新农民了。
每年收麦种秋、收秋种麦前,杜焕永总得忙一阵子——忙开会!合作社所有队长聚齐,杜焕永要安排生产。
现在,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以300亩左右为一个单元,设立一个队长,队长负责管理生产并做好田间生产笔记,这是“分”;耕作、播种、收获等需要机械作业的时候,则由合作社统一调配机械、人力,队长也会跨片区帮忙,这叫“统”。
大田分区、统分结合,既享受了规模化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也避免了合作社生产管理上的“一团麻”。社员各司其职,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杜焕永从一线生产上“解放”出来,思考更多东西。
“当然了,要是人手不够,我还是要上的。这些机械,哪个我都会用。”杜焕永笑着说。
腾出时间的杜焕永,都思考点啥?无非是省钱和挣钱。
再有一个月,就该收秋种麦了。在合作社的后院,机器早已备好了。80多台(套)机械设备,除了小麦收割机在车棚底下外,大多数机械都在露天晒太阳,哪怕是近两年购入的新机器。
“没办法,先撂这儿吧。”杜焕永说得轻飘飘,可他对农机却相当“痴迷”。在放置机械的棚子旁,挂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条幅,这应该是杜焕永不断购买、更新机械的初心吧。
对机械的执着,确实让杜焕永赚钱了。
他指着一台新购置的大马力拖拉机说:“小麦播种的时候,这上面加俩‘蘑菇头’,麦苗一出,可排场。”
杜焕永说的“蘑菇头”,是他给拖拉机加装的北斗导航智能终端,能让拖拉机走得横平竖直,在播种环节摆脱人为经验,为后续管理带来很大便利。
更多更好的机械,让多年前上百人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不见了,合作社种植成本更低、质量更高。把机器派出去给农户干活,还能挣不少外快。
除了能省钱,机械赚得也不少。这几年刚购置的秸秆捡拾、打捆、打包的整套机械,收益就相当可观。
今年麦收,合作社打捆收集的秸秆堆成了三座小山,经过发酵,出售时用打包机“包装”好,就卖到养殖场了。三堆秸秆大概有1000吨,杜焕永估计能卖40万元左右。
种粮、卖粮、开机器,一直是杜焕永的重点。这两年,在稳定主要收入的同时,他也开始尝试新东西——划出500亩地,种上了花生、辣椒、谷子、红薯;合作社产品上,增加了花生油、干辣椒、小米、粉条等;销售渠道上,杜焕永更是尝鲜,开始线上销售,专门组建了电商团队。
1996年出生的大学毕业生彭欢龙,就是杜焕永从郑州“挖”回来的。拥有互联网传播思维和电商运营经验的彭欢龙,不光负责团队搭建、电商运营、视频拍摄等,还要对接农产品加工、包装设计等,“全套,哪个都少不了。”
合作社自有种植基地,加上优质绿色农产品,彭欢龙觉得这事儿能成,“对于农产品来说,就是通过网络渠道,把手握好东西、卖不出去的一方,和有钱消费、买不到好东西的一方连接起来。”彭欢龙说。
对此,杜焕永同样信心满满。他在仓库里拿起一桶花生油说:“托中国农科院的专家给俺检测了,油酸含量远超国家标准,连续检测了十次,品质非常稳定。”
虽然对电商不是很了解,但杜焕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当家吧”。趁着中秋、国庆“双节”,彭欢龙打算抓住机会,好好“推一波”。
坚守着种粮、执着于机械、尝鲜着电商,到底能挣多少钱?聘请有专业会计的杜焕永十分清楚,主要收入还是种粮,这是根本。机械服务也能挣钱,新产品开发、电商运营这块是起步,“正常年份,合作社纯利润200多万元吧。”杜焕永说。
吃饭的时候,杜焕永接到了一条指令:在抖音上做一期直播。他还是那句话:“叫年轻人、专业人当家吧。”
也许过不了多久,在杜焕永的名头上,还会加上直播达人、带货主播的称号。杜焕永还会笑笑说,“我就是个农民,不过是新农人”。(记者 董豪杰)
责任编辑:王志远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