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太湖县农业农村局志愿者到晋熙镇九龙村芭蕉村雷氏菌业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
“食用菌发菌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70%,接种须无菌操作,全程避光。接种后,每天要观测发菌室温度、湿度和料温,及时调整条件。一周后,进行杂菌检查,及时处理有污染的菌种。”在菌棒贮放车间,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卢汪友对工人们耐心指导。
“当前气温极不稳定,应随时关注气温变化。温度高于25℃时要加强通风降温,保证食用菌适宜的出菇温度。特别要预防倒春寒。”在食用菌生长大棚里,卢汪友强调,“温度低于5℃时做好增温工作,适当减少喷水和通风次数,棚外加盖保温物减少生物热损失,必要时还可采用热泵等加温措施。”
“春季气温回升,病虫害开始活跃,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无害化控制为辅。”卢汪友说,“要在通风口、进出口等地加装防虫网、撒布石灰形成隔离带,棚内设置黑光灯、粘虫板等。”
据了解,雷氏菌业现有菌种培育基地一个,生产栽培、加工生产、产业扶贫基地三个,基地总占地面积近60亩;有菌棒生产及加工车间5000平方米,出菇展示温控大棚5900平方米,菇耳简易大棚26000平方米及具备年产各类菌包300万棒产能的自动化生产线一条;建有菌种科研室,并新上了烘干、冷储、脱水等设备和生产线。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已获得“无公害”产地及产品认证,香菇、木耳、猴头菇、茶树菇、平菇获得了有机认证,产品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获得好评。雷氏菌业按照“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村级集体增加收入。参与入股的芭蕉村和贫困户每年获得基地固定入股分红12余万元;在基地就业的贫困户年增收1万余元;带动20多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年增收5000元左右;鼓励周边农户利用自家条件从事食用菌生产,对有条件的农户实行发放菌包、保护价回收产品,助其每年增收几千元。
“食用菌栽培是个技术活,我们夫妇从1987年开始栽培平菇,产业从小到大,我们最该感谢的就是农技部门!卢高师他们为我们的产业发展真的倾注了心血,付出了辛劳。”雷氏菌业的当家人雷焰华说。
“最欣慰的是,如今儿子、女儿也回来帮我们干事业,他们有新理念、新思路,去年建起了益农信息服务社,眼下正在试着搞网上直播带货。相信有他们的加入,以后公司的发展会越来越好!”雷焰华的妻子王姿娥说。(李晓华)
原文链接:http://nync.anqing.gov.cn/nyyy/nykj/200077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