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仁畲族乡高碧街村,道路两旁全是齐刷刷的三、四层新楼房,村庄整齐漂亮,许多人家中还配备了私家车。到农户家坐坐,满耳听到的便是他们的“致富经”。
走家串户的“现代货郎”
“突、突、突……”每天清晨6时,蓝桂华家的“金马王子”牌三轮车会准时响起,“现代货郎”又要出发了。近两年,蓝桂华夫妻俩靠着一辆小三轮摩托在贩米、贩面中找到了致富路。他们从石练等地购进面条、粉干等,运往应村、北界等乡镇,走村串户地推销。村民们也喜欢这种送货上门方式,不仅价格实惠,还可用稻谷交换。蓝桂华将换来的稻谷碾成米后,又送到县城的米市上交易。蓝桂华自豪地说:“一天收入少则百把块,多则三五百。”风雨无阻,夫妻俩每天在本县境内“环游”,去年一年净赚6万元。这不,前年才盖了一层毛胚的房子,去年就拔地而起,一口气造到三楼,并从外到内粉刷下来。
进城自己当老板
车站附近有一家百货批发店,天天顾客盈门。老板娘钟根云一手收钱,一手开货单,熟练地忙碌着。一旁的丈夫接过妻子开的货单,将货物清点装袋。谈起前不久打工的情景,钟根云感叹地说:“老公去外地打工,自己一个人照顾孩子。为了贴补家用到县城打工,每天早出晚归,一个月下来也只有六、七百块钱,那时真是辛苦。”去年年底,全家作了一个很大的决定:盘一个店自己当老板。利用在百货店打工的经验,夫妻俩经营起了这家百货批发店。钟根云丈夫高兴地说:“两个月来,已有一万五、六收入了。”
家里开起建材店
“从一家一户做起,从身边的人家做起,保证价廉物美、诚实守信。”这是范素梅一家念的“商业经”。近年来,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农民住房的要求也向城市标准靠拢。看准这个大好时机,范素梅先到县城的钢筋、水泥店学习经验,然后购进钢筋调直器等设备,在家门口开起了建材店,并与江西、江山等地的钢筋、水泥厂家直接联系,送货上门。夫妻俩既当老板又是帮工,虽然每天脏得像个“泥人”,可他们心里乐着呢。现在本村大会堂的建造,新路湾、蔡源的乡村道路建设和金岸工业园区厂房建造中都有他们的供货。这几年,他们还配备了拖拉机和小型货车,光流动资金就有四十多万元。“突、突、突”的拖拉机声和“咣、咣、咣”的调钢筋声奏响了一曲致富的乐音。
编后: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特别重视,对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大好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主动融入市场,凭着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不仅使自己一家人走上了致富路,也为其他农民兄弟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