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蛙稻共作助农增收

2013-10-15 10:16:58我要评论(0条)


    蛙稻共作是回归“蛙捉虫”的古老种稻模式,效益真的能翻几番?当地农技员说,用化肥农药种稻,一年忙到头几乎赚不到钱,本地农民积极性也不高。在蛙稻生态农业中,蛙吃虫,蛙粪作为有机肥,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米,还衍生了副产品——青蛙。除少量留种,大多作为商品蛙出售。
    蛙稻收益到底怎样?当地农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亩田为例,6、7月份放入50克左右幼蛙1000只,经5到6个月饲养,至年底,存活率为95%以上,可产出蛙228公斤,按年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20元计算,则亩净利可达4560元;稻谷收入400公斤,可产大米300公斤,每公斤80元,刨去成本,每亩收益近7000元。
    “蛙稻不能打农药施化肥,因为这个产业链是环环相扣的。”曾华林说,公司与农户约法三章,种植户绝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包括人畜尿粪不能直接入田,肥料由公司免费提供有机肥。公司一旦检测到农民交送的有机稻谷中有农药化肥残留,将拒收稻谷。
    晒谷是有机大米精加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而这道工序,曾华林也非常讲究。他订做了500多个竹子做的晒谷垫,分发给农民,要求收割后的稻谷,全部在谷垫上晾晒。“放在水泥地上晾晒,由于地面高温,会让有机米营养成分打折扣。”
    “别小看了这大米,这是我国首个通过欧盟SGS302项检测零农残的安全大米品牌,并经过国家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宁都县农粮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种植方式精心创造了“从田间到餐桌”安全产品链战略模式,实现了产品安全全程可追溯,消费者当然放心。
    为打造蛙稻米品牌,曾华林已注册了“虔农”商标。明年蛙稻种植面积将发展到5000亩,预计2015年,宁都将拥有2万亩蛙稻。

相关阅读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