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闸蟹在川内养殖一直存在技术难题。一心争做眉山大闸蟹养殖“第一人”的周德宏敢于尝试和创新,突破养殖技术瓶颈,在东坡区寿灵村开辟出了川内最大的大闸蟹养殖基地,成功走出了一条大闸蟹“生态”养殖之路。
周德宏说,刚开始的大闸蟹幼苗全部从江苏阳澄湖引进,在幼苗投放密度、生长环境创造、常规管理细节上缺乏经验,收成期打捞起来的大闸蟹无论在个头还是颜色上,都与市面大闸蟹相差甚远。回想起当时的挫败,他感叹道:“虽然最开始亏了本,但在亏损中累积经验和技术才是发展之路。”
技术是关键,他派出公司骨干前往全国各地大闸蟹养殖基地进行考察和学习,同时聘请四川农业大学水产方面相关专家作为技术指导。“有了技术还不够,养殖模式要创新。”周德宏说,2013年他尝试生态养殖模式,重新投入资金整理池塘,高低布局分明,栽种水草营造大闸蟹自然生长环境。除此之外,他还把大闸蟹与各类鱼进行套养,把小鱼粉末作为饵料,模拟自然生物链,进行生态养殖,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促进大闸蟹快速生长。
“今年生态养殖效果明显,打捞的大闸蟹个头比去年大上一倍,达到2到4两一只,最大预计能超过半斤。”周德宏说,从目前来看,大闸蟹市场价比去年上涨三分之一,规格为二两的母蟹能够卖到60元每斤。今年9月,周德宏的大闸蟹就开始供不应求,600余亩养殖塘即将出产的6万多斤大闸蟹让他看到了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