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关于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5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2021-07-23 22:23:07亳州市农业农村局佚名我要评论(0条)

  

  蔡登科等10名代表:

  您提出的“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市委一号文件《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明确具体任务,作出系统部署,为确保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指明工作重点和实践路径。当前,我市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发挥组织优势、做好产业衔接、坚持政策引领,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突出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加强优质小麦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2021年全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面积550.6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订单面积459.1万亩,居全省第1位。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上半年中药材种植面积98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达31.3万亩。依托蒙城县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实施蔬果绿色增长模式攻关行动,上半年全市累计蔬果播种面积112.6万亩、同比增长1.3%,累计产量205.2万吨、同比增长4.6%,新增设施蔬果面积1.4万亩。狠抓生猪稳产保供。稳定家禽产业。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肉羊养殖产业,推进双百万工厂化产业化肉羊养殖、羊肉食品加工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圈养羊生产加工基地,预计上半年,肉羊存栏89万只、同比增长11.5%,肉羊出栏92万只、同比增长6.5%。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推进农业对外合作,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扩大粮油、畜禽、中药材、蔬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依托粮油、畜禽、中药材、蔬果等特色优势资源,推进农产品加工强县建设。创建农产品加工强园。大力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品种优、品质好、品牌响的龙头企业。上半年,全市新签约农产品加工项目45个、其中5亿元以上7个,总投资金额108亿元。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水平,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到亳州体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持各县区争创国家、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科技示范园区。

  (三)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21年谯城区被认定为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县。向省厅推荐2021年度38家省示范家庭农场和55家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18603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7950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上半年,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621人。组织农民参加技能评价、学历教育。持续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程。

  (四)推动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举办创业大讲堂,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乡村产业创新团队“1831”支持计划,两年来共设立115个乡村产业创新团队,推动460余名技术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各级财政共发放扶持资金230万元。注重激发乡村人才热情,实施亳州市乡村创新创业领军能人遴选工程,已评选出91名乡村优秀人才,发放奖金91万元。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支持各级政府、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共建涉农培训基地和“一站式”就业创业实习实训基地。

  二、突出激发动能,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

  (一)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开展市县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系统互联互通试点,强化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

  (二)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有序推进“政经分离”模式,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全面完成2020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总计109.6亿元,比上年增加14.5亿元;全市1291个村(社区)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1291个。

  (三)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村社结对等,加强“三变”改革市场主体培育引进,发挥主体带动作用。探索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及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股权化、集体资源资产股份化机制。鼓励农村公益事业项目通过“三变”改革形式建设。探索完善“保底收益+分红”等收益分配方式。深化“联合体·组合投资·优先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村24个,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村达1182个,占比89.3%。

  三、突出动态监测,切实做好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一)开展专项行动。聚焦“老少病残孤”等特殊群体,通过信息系统筛选、入户走访等相结合的方式,摸排重点人群71424户,建立工作台账,动态清零发现问题。组织集中排查,重点围绕“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因意外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对象摸排、监测程序及帮扶措施等,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扶贫小组长、扶贫档案员等,对照户籍花名册,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建立排查工作台账,对发现的问题逐条明确整改任务和责任,限时对账销号。

  (二)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资产底数、现状和收益分配情况,建立资产管理台账,目前已登记资产项目17111个、规模160.92亿元。制定2021年光伏管理工作要点,坚持光伏电站“一月一分析、一月一暗访”,对等效利用小时数低于全市平均85%电站,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实行“一站一策”,持续提升发电效益。1-5月份累计发电2.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48.2万千瓦时。

  (三)加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监测。建立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务工动态管理台账,定期核查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信息。截至6月19日,全市脱贫劳动力已返岗复工15.63万人,占2020年底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的100.25%。

  四、下步重点工作

  (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禁“非粮化”,确保粮食面积常年稳定在1309万亩、产量稳定在101亿斤左右。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

  (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推进谯城中药材、蒙城蔬菜、涡阳粮油、利辛畜牧“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发展。发展体验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持续提升乡村基础水平。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强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乡风。

  

  办复类别: B类

  联系电话:5555303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9日

  

  

  

  

  

  

  

  

  

  

  

  

  

  

  

  

  

  

  

  

  

  

  

  

  

  

  

  

  

  

  

  

  

  

  

  抄送:市人大人选工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办。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2021年7月19日印发


原文链接:http://xxgk.bozhou.gov.cn/XxgkContent/show/1656026.html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