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

2021-02-26 16:37:19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佚名我要评论(0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对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识和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但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总体还是滞后。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还不强,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没有掉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不能落下农业农村,这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处理好的重大问题。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确保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同步赶上来。

  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农村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大有可为。一方面,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将会释放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居民对绿色优质农产品、乡村休闲旅游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生态、文化等多功能得到开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发展格局。只有城乡经济循环加快畅通起来,国内大循环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循环系统。要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充分挖掘农村内需潜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最根本、最基础的还是保障粮食安全、端牢饭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从这些年的发展看,经济一有波动,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农民工。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下行影响,一度有3000多万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农村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必须始终从巩固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来重视和看待“三农”工作。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102/t20210225_5538717.htm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