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2021-04-08 21:02:43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佚名我要评论(0条)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这是总书记又一次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给予高度关注。

  科技特派员究竟是什么人?这要从1999年的福建南平说起。当时闽北农民对农业技术非常渴求,南平市决定选派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这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后,在《求是》刊文指出,这一做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值得认真总结”。浙江工作期间,他不断推动完善特派员制度,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之际,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20年间,“科特派”从弱到强、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有问题就问特派员”,成了不少乡亲的口头禅。

  “科特派”缘何能得到总书记重视、深受农民欢迎?奥秘就在于,通过高位嫁接、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将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科研与需求精准对接,既破解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又缓解了农村基层一线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状况。仿佛科技的使者和化身,如同过河的“桥与船”,“科特派”一头连着科技成果,一头连着农业产业,让供需研用实现了有效链接和完美转化。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农民挑上“金扁担”。然而一直以来,科研生产“两张皮”“中梗阻”现象普遍存在,一边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边是农民为缺技术发愁。如何让科技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金翅膀”“金扁担”的最后启动按钮由谁按下?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要靠农业专家、科研人员!他多次强调,“农业专家的成果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农业科技专家是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中的变量,农民由他们触摸到先进适用的科技,科技经由他们抵达农民身边、“长”在泥土里、作用于农业之中。而“科特派”就是那根让科技生金的“金手指”。

  20多年来,“科特派”在广袤的田野上生长壮大,作出突出贡献。伴随着全面乡村振兴的号角,农民群众的需求、科技兴农的要求在不断升级,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我们相信,当“科特派”的种子扎根到泥土,科技创新动能播撒到广袤大地,科技兴农富农之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104/t20210408_5568312.htm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