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陈晓华: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1970-01-01 08:33:29我要评论(0条)

  

4月15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专题研究班开班典礼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举行。

  4月15日上午,受中组部委托,由农业部主办的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专题研究班开班典礼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举行。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作了“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题报告。中组部干部教育局综合处调研员王志华、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副司长潘学峰出席开班典礼并讲话。

    这期专题研究班是专门针对地市级领导干部举办的,目的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这一重要主题,就保障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学习研讨,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农业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参加这期培训班的学员共有32位,都是主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副专员。为办好这期专题研究班,保证办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开学前干部学院专门组织力量对近三年参加过培训的部分市长开展了问卷调研,在充分吸收学员意见、广泛征求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期研究班的培训方案。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作出了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关键时刻的重要判断,强调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明确要求。这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各方面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充满期待、寄予厚望。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特殊形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工作会更加繁重,这对农业干部尤其是主管农业工作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中组部组织开展以地市级主管农业领导干部为培训对象,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的专题研究培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开展地市级主管农业领导干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专题培训既是农业领导干部提高能力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中央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围绕中心任务,结合重点工作举办专题研究班,是提高广大干部领导“三农”工作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参加本期研究班的学员都是工作“三农”工作一线的领导同志,在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央把加强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举办农村改革发展专题研究班也是进一步加强地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体现。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作了“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题报告

  陈晓华的报告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是正确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三是深入研究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四是认真落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措施。

  陈晓华在谈到关于农民持续增收问题时强调,“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改革开放30年,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在6%以上。但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农业经营收入受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影响,工资性收入受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制度不平等的制约,财产性收入还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一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村资金大量被抽走,人才大量被吸走,农业在资源配置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二是农产品价格明显偏低、农民工工资明显偏低、征占农村土地补偿标准明显偏低,农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制度不平等,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衡,农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决定》提出的“翻一番”的目标,从过去30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经验看,这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但是,即便实现这一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难以缩小。农民增收基础薄弱、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是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逐步解决的重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一方面要推动农业向深度、广度进军,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另一方面,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矛盾,建立起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按照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分析,今后促进农民增收要付出多方面努力:一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除了稳粮增收、结构调整增收以外,要支持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特别是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通过理顺农产品价格关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二要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和促进农民转移就业。除了要继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入大中城市就业,还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三要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补贴收入。四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性收入。完善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财产性收益。同时,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陈晓华最后说,为了有效的促进农业发展,希望地方政府要推动建立三支队伍。一是有活力的农技推广队伍;二是有公信力的检验检测队伍;三是有权威的农业执法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农技推广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执法净化农资等农村市场。

  据记者了解,十六大以来,农业部围绕“三农”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问题和难点、焦点问题,面向地方农业系统干部,开展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种子市场管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共70余期,培训地方农业干部5500余人次。将农村改革发展中急需的、开展“三农”工作急用的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培训到位,通过专题研究强化认识、相互启迪,有效地推动了农业部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专题研究班开班典礼由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魏百刚主持。参加开班典礼的还有农业部定点帮扶武陵山区领导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管理干部学院领导和中层以上干部。(作者:李卫东)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专题研究班地市级领导干部学员与领导合影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