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充分肯定,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技推广十大模式之一。目前已成功开展了三批,农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希望能继续搞下去,一些兄弟省(市)也纷纷来学习。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和影响?带着问题,我组织有关部门对全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黑龙江省率先创立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新模式,深受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欢迎,科技对现代农业引领作用凸显
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始创于省农科院以科技帮扶十弱县为主要内容的“院县共建”。随着院县合作成果和作用不断显现,省委、省政府决定组织全省15家农业科研院所、涉农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全省67个县(市、区)开展科技合作共建活动。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是通过“五项规定动作”开展的。一是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由科研单位出技术、出成果、出管理,县里出土地,采取公益性、市场化等多种方式建立不同层次科技示范园区(田),集中展示全省乃至全国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实施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以来,每年有组织或自发到园区参观学习的农民达150多万人次。二是兴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每个专家大院配备了必要的物质设施,有专家常年驻院服务。目前,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已在全省实现了全覆盖。三是谋划农业科技致富项目。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省集中组织各学科专家深入各县,与县里共同研究推进高新技术和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帮助各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四是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对农民、乡村干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五是选派科技副县长。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在参与共建的涉农科研院所和学校等,选派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科技人员,到各县担任挂职科技副县长。全省已先后下派67名科技副县长。
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是新形势下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创造性搞好专家与农民、科研与农业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做法,是一项既符合黑龙江省当前实际,又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希望之路。
一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畅通了科技人员进入经济主战场的渠道,使科研和农业生产需求结合更加紧密。目前,全省共有920多名专家参与了共建活动。他们走出高楼深院,走进田间地头,成为传递科技的使者。
二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建起了科技与农民对接的直通车,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科技含量。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专家们的技术指导,仅农业防病治病一项全省每年就减少损失5亿多元。
三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激活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了成果推广转化速度。每年共建单位至少有920多名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下基层,有效解决了基层科技人员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实施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以来,全省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2450项,相当于农村改革以来新品种新技术总和的1/3。
四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技术队伍。在合作共建中,通过园区带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以及科技培训等,让广大农民学习、掌握了众多农业科学技术,3万多农民成为种养业的行家里手。各类“土专家”“田博士”和农民经纪人达到20万人,引带作用日益突出。
五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推动了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合作共建中,共建单位立足各县(市)农业产业特点,围绕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需要,培育特色新兴产业的科技致富项目。
二、率先实现“两化”目标,探索走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尤为迫切
在大庆调研时了解到,省里组织的三年共建结束后,大庆市委、市政府又自发与省农科院大庆分院、东北农业大学和八一农垦大学,做出继续新一轮科技合作共建的决定,这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对科技合作共建在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飞跃。
(一)科技成果难以向生产力转化的事实,迫切需要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有效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科技合作共建通过建立示范园区、专家大院,实施致富项目和培训农民,把最新的农业成果直接展示给广大农民;为了让农民使用良种良法,专家们把最新的优良品种,免费发放给农民,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科技合作共建,有效地解决了先进农业技术和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坎”问题。
(二)统筹城乡科技要素优化配置,迫切需要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加快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覆盖。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农技人才短缺且后续力量不足的问题,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加快城市科技要素和资源更多地向农业农村转移、集聚,实现城乡科技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城乡农业科技要素优化配置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迫切需要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省规划确定总投资为577.3亿元,重点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支撑等工程措施。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有利于加快粮食增产技术在项目区内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科技与其它工程措施综合配套^***,强化科技集成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
(四)涉农科研教学单位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为其自身发展注入活力。目前,我省事业单位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省农科院经验启示我们,涉农教学科研单位改革发展要取得突破,必须变封闭办学、关门搞科研为开放办学、开放搞科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等市场为找市场,积极投身“产学研”结合实践,实现持续发展。
三、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把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作为政府一项长期工作,认真谋划推进
调查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持续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要求十分迫切,充满殷殷期待。调研认为,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是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首创,是科技引领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乘势而上,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实施“三个一工程”(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组织10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科技人员下乡指导服务、安排1000名大学毕业生充实乡镇推广队伍),确保实现“三个全覆盖”(向所有县和农业区全覆盖,向区域性农业主导产业全覆盖,向省直所有涉农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全覆盖),把全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引向深入。
(一)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持续推进。一是健全领导机构。要建立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省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省直有关部门及参与共建的单位主要领导组成。二是加大组织推进。要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全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实施意见》,建立政策支持体系。三是加强资源整合。要进一步整合科技力量、科研设施和科技队伍。
(二)明确工作任务,提升合作共建层次和水平。今后重点工作任务主要为五项内容,即“五个延伸和一个完善”。“五个延伸”,就是延伸原有的“五项规定动作”:一是农业科技园区要由县级园区向乡、村两级延伸,力争用3~5年的时间,普及乡级园区,村级园区的覆盖面达到全省行政村总数的20%以上。二是专家大院要由单一的咨询接诊向多功能服务延伸,突出抓好“两件事”:一个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专家大院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另一个是完善功能,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农民科技培训要由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延伸,由分散培训向集中培训拓展;由种植业向多种经营、加工业等培训拓展;由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向种田大户进学堂、进院所拓展。四是致富项目要由公益性示范项目向市场化运作项目延伸。五是派驻科技副县长的范围要由县(市)向所有农业区延伸。可以考虑由省编委每年拿出1000个编制,优先选用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乡镇农技推广岗位。
(三)建立多元投入长效机制,为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提供资金保障。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省级财政设立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专项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今后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融资为补充,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省级财政设立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专项资金。要积极鼓励农民自筹,引导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各帮建单位要定期推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致富项目,鼓励金融资本、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参与推广项目,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