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广袤农村大地翻开了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十三五”以来,湖南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文跃军供图)
近几年来,湖南举全省之力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点向面不断深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农村“厕所革命”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湖南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00余万户、农村公厕2000余座。全省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3.9%,二、三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2.2%、80.3%。如株洲市完成农村无害化户用卫生厕所改新建10万余个,其中2019年完成56435个,2020年完成5万个。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总数达62万个,卫生厕所普及率90%,探索了一批比较成熟的改厕模式和技术路径,农户如厕难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

2020年7月15日,醴陵市一个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现场(邓立平摄)
厕所整治好了,乡村的环境就好起来了,村民们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好处:臭味少了,空气清新了;苍蝇蚊子少了,疾病也少了。因农村卫生厕所的逐步推进,乡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丽姿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迈上新台阶
湖南省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抓手,聚焦实施“一基础、五行动”,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发动老百姓开展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的村庄清洁活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8、2019年,湖南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湖南省122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省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49.8%,污水问题在大多数农村得到了的改善。

临湘市羊楼司镇金鸡社区休闲公园
在临湘市羊楼司镇金鸡社区,每户居民屋边立着统一配备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桶边上还贴着二维码。垃圾是每天都会定时来收,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知道当天的垃圾收了没有、何时收走的。社区每户村民都发放了分类垃圾桶,社区干部定期组织居民通报回收垃圾,在邻里之间形成道德压力。慢慢地,居民开始主动投放垃圾,还会相互监督乱扔乱弃垃圾的。
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新提升
“十三五”期间,湖南启动实施了“一市十县百镇”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提出了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格局。全省共建成675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农村示范村),提升认定了一批特色精品乡村,基本形成了“多点布局、串点成线、联点成片”的美丽乡村空间布局,绘就了农民群众的美好、幸福、宜居家园新图景。

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湖村村民享受悠闲和幸福(文跃军供图)
浏阳市坚持把“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突出抓好环境整治、民风淳化、产业培育三大关键,让广大群众享受美好环境、涵养美好品德、过上美好生活。用秸秆编成的稻草人艺术品、利用废旧塑料瓶做成的小盆栽花卉、挂在行道树上的竹木烟灰缸……浏阳市“幸福屋场”创意不断的农村新景观让人眼前一亮。而凉亭里吹拉弹唱的老人、健身广场上跳舞的妇女、足球场上踢球的孩子,更是让人感到悠闲而幸福。
农村社会事业呈现新特点
湖南积极挖掘推介和传承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指导各地推介了一批乡风文明、公共服务建设典型案例,示范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举办“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组队参加“全国美丽宜居村庄视频擂台赛”;组织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和“汇聚新乡贤德润满三湘”文化交流活动。

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实施积分制管理现场(谢慧供图)
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入选全国首批村级“乡风文明”优秀典型案例。村里制定村规民约,让村民“自管”,围绕“勤俭节约、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明创建”4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让村民“既当村规民约的制定者,又当村规民约的执行者”的方式主动参与建章立制。同时推行“积分制”管理,让村民“自觉”,有意识地培育村民自治组织,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湖南农业杂志社 叶素丰 整理
| 评 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