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江淮一代区粘虫蛾量迁入和气候条件影响,目前二代粘虫幼虫在我区总体中等发生,局地偏重发生,部分县区出现局地暴发为害现象,特别是麦套玉米田。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针对重发田块及时开展统防统治,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一、当前发生情况
目前全区粘虫发生面积410.32万亩,其中:同心县、盐池县、永宁县、平罗县、贺兰县等局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3万亩,为害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小杂粮等,其中:小麦发生面积6.78万亩,玉米发生面积391.04万亩,水稻发生面积5万亩,小杂粮发生面积7.5万亩。
7月5日,平罗县、贺兰县、兴庆区、利通区、沙坡头区、同心县、盐池县、西吉县、原州区调查玉米一般田块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2头、12头、5头、4.73头、12头、20-50头、6头、31头、4.5头,严重发生的田块百株虫量分别为30头、25头、16头、8.8头、20头、50-100头、45头、97头、9.5头;平罗县、贺兰县、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西吉县调查玉米平均为害株率分别为22%、7%、15%、14.83%、8.44%、19%;贺兰县、灵武市、中宁县调查小麦虫量分别为4头/㎡、1.5头/㎡、35.6头/㎡,最高70头/㎡;平罗县、贺兰县调查水稻虫量分别为1头/㎡和4头/㎡;平罗县调查重发区域主要为麦套大豆和麦套玉米田,其中小麦平均15头/㎡,最高50头/㎡,大豆平均4头/株,玉米平均426头/百株,最高2000头/百株;青铜峡市调查麦套玉米田虫株率65%左右,玉米平均单株有虫26头,最高单株有虫61头;海原县调查小杂粮糜子和谷子虫株率6.7%,单株虫量最高2头。各地调查百株虫量和为害株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和历年同期。
二、防治意见
(一)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密切加强监测
各地要高度重视粘虫的监测调查和防控工作,及时上报虫情信息并发布预报,指导防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并立即开展一次普查,全面摸清虫害发生情况,向相关部门做好汇报,抓紧安排部署,严防其为害成灾。
(二)积极争取资金,做好物资供应
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虫情发生程度,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及自治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资金,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抓紧做好防治所需农药和器械的储备与供应工作,为粘虫防控工作提供必要支撑。
(三)突出重点区域,加强统防统治?
二代粘虫的防治指标为10头/百株,我区重发田块均已达到防治指标,各地需及时组织开展防治。对粘虫发生较重区域要立即组织开展统防统治,采取有效措施将幼虫控制在3龄以前。防治药剂可选择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
(四)加强宣传培训,确保技术到位
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多种手段,发布虫情动态信息和防治技术措施,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确保防治效果。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