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1年08月21日 第01版)
走进乡村看小康 “黄泥路变成了硬化路,不再是‘晴天土、雨天泥’;村里定期清垃圾、清沟塘,环境干净多了,大家住得更舒心。”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双江街道洛泉村村民普文德说。绿水绕村流,枝头花正红,橙墙灰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其间,人居环境整治让小山村焕发生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华北平原良田纵横,西南山区竹海苍翠,一个个干净整洁、风光宜人的村庄,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为美丽中国增添新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集中整治农村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能力。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任务已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美化村貌、守护生态,乡村环境持续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加快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开展清洁行动,农村环境更加干净。
“我家是五星级卫生庭院!”山东省嘉祥县马村镇永盛村村民闫雪晴颇为自豪。四方庭院,干净利落,房前屋后种满花草,杂物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天早上把房前屋后收拾一遍,家里干净了,心情也畅快。”
“我们制定了30多项卫生标准,每月评比,每季度发奖,大家打扫卫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扫完家里扫村里。”永盛村党支部书记王兰臣介绍。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清洁庭院和村庄是关键举措。各地开展了美丽庭院评比、文明家庭评选、村庄大扫除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全国绝大多数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基本实现村庄干净整洁。
升级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清风徐徐,白鹭翩翩,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风光别致。“这几年,村里开展道路硬化、房屋美化、村庄绿化、水体净化,土泥路变成了风景路,臭水沟改造成亲水公园,补上基础设施短板,曾经脏乱差的村子成了热门打卡地。”狮峰村党支部书记李统伟说。
各地瞄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整体风貌。截至目前,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
守护绿水青山,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湖水映碧空,远山携游云,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坐落在美丽的洱海畔。“过去承包鱼塘,影响了水质,如今上岸办起了民宿。”见证洱海变化的村民何利成,吃上了“生态饭”,“你瞧,厨房、卫生间的废水都会通过管道直接收集处理,绝不乱排。”村里引导农民退渔禁捕,439户农户实现卫生间污水、厨房废水、畜圈污水、洗衣洗菜废水全部截污处理。
一个个青山绿水的乡村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各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构建干净整洁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的乡村生态环境。
解决农村改厕、垃圾处理等民生期盼,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重点解决事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2020年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
走进乡村,人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垃圾少了,农村厕所提档升级,山更绿水更清……
——农村改厕不断推进,有效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厕所装修一新,不怕日晒雨淋,冲水方便,干净又卫生。”湖北省鹤峰县中营镇龙家湾村村民胡雍容说,“几乎家家户户都变成了冲水式厕所,村里的环境好多了。”
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2020年安排资金74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
——垃圾处理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舜山镇复兴村村民丁祥明说,“街上有垃圾分类桶,平时有专人定期清扫,街上干干净净的。”来安县实施可回收垃圾集中收集、可腐烂垃圾资源化处理、不可腐烂垃圾无害化处理。
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体系逐渐完善。各地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截至2020年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
——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绿色低碳成为新风尚。
“过去的养鸡场臭味难闻,如今建起有机肥生产车间,粪污变废为宝,养鸡场变得干净整洁。”江苏省沛县广源畜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其建说。
畜禽粪污、秸秆等资源化利用,让曾经影响环境的废弃物有了新用途。截至2020年底,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让乡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要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持精准施策,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实现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整治人居环境。
村民住得散,厕所粪污怎么处理?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陶厂镇张蔡村村民家,厕所冲水设施齐全。全县推广三格式、联户式等多种模式厕所,建设17个改厕服务站,实现有人管、有人修、有人掏。
各地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厕所建设与管护机制,集成推广一批适合不同区域的农村改厕模式。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遴选了9种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进一步统筹技术应用与生态保护。
——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2万多米长的污水管,1名村干部负责管理,1名村民定期巡查,每年划拨定额经费,确保污水管网有人管、有人修。”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五云村党支部书记林玉满介绍,村里污水全部流进市政污水管网,实现城乡“一根管道”通到底。
建好更要管好,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据了解,各地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健全运行管护方式,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群众参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打扫卫生能挣积分,我已经兑换了两个热水壶、两个保温壶。”甘肃省宕昌县木耳乡拉寺村村民张彩霞说。
积分超市、有奖评比……各地采取有效举措,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共建、共管、共评,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美丽乡村更宜居,青山绿水寄乡愁。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就一定能建设好更加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记者:王浩 游仪 李晓晴)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