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以来,纳雍县源生牧业(集团)公司东关和化作种鸡场种蛋已全部入孵,各育雏场陆续启动,生产进度加快。
在两个种鸡场,配种、孵化、出壳苗免疫,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走进孵化车间,一栏栏刚刚破壳的鸡宝宝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整个车间充满了新生命的气息。
“前期,我们每月孵化2孵,从8月份开始,我们每月孵化达到4孵,现在,种鸡正在进行继代,继代完成后,产能还要进一步加大。”东关种鸡场场长欧茂均说。
据了解,近期以来,源生牧业(集团)公司为提升生产能力,公司实施了利益分配、岗位调整、完善内控制度、调整销售策略等一系列改革,并将全县29个乡(镇、街道)分成4个片区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全部到服务中心驻点工作,实现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的工作模式,变“游击战”为“阵地战”,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生产管水平和服务质量,生产进度明显加快。
同时,源生牧业(集团)公司还实行了“一个统领”、坚守“两条底线”、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条措施”、抓实“五项工作”“12345”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公司下一步工作方向、目标、任务。
“公司给我们下达的任务就是满负荷生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现在种鸡场全部启动配种和孵化工作,产量增倍,下一步将加大种鸡选育力度,提高种鸡存栏量。”化作种鸡场场长李未博说。
为保证产得出来,销得出去,公司销售人员加大和粤港澳大湾区联系力度,同时大力开拓省内和周边省份市场。目前,每天销售量可达到5000羽以上,活禽每市斤价格提升3元。
生产销售形式的好转,代养人陈美菊对发展养殖更有信心,她又承包了2个养殖场,“现在,我承包的3个养殖场,养殖了5批鸡,存栏5万羽,这个月还要再进一批,达到6万羽,3个养殖场现有9个固定工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再找一些临时工帮忙。”陈美菊说,“每批鸡毛利2到4万元,去除人工和燃料、水电等成本后,平均每月纯收入2万元左右”。
“之前我管理的场鸡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体重均匀,实行分片区管理后,我争取在养殖量和成活率上再突破,力争季度考核名列前茅。”公司董地片区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闻很有信心。
“你们的养殖场运行得很好,林业局准备再规划1000亩林地给你们发展林下土鸡养殖,你们抓紧时间规划、申报,对接业务部门确定选址。”纳雍县林业局副局长陈刚在参观了化作宜兴生态放养场后表态。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