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辣的阳光照射在稻田上,李伊良行走在田间,时而用手捻着稻穗,时而托起叶片对着稻株细细端详,慎重地在评分表上填写分数。
“这是个常规稻品种,它的播种期是3月28日,用种量是3kg/亩,5月8日移栽。”眼见专家们打完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彭建赶紧介绍下一个早稻品种。
7月19日,市农科院邀请省、市水稻专家、稻米加工企业代表、种植大户等到院观摩评鉴35个早稻新品种。这些品种是该院面向全国征集而来,为的是通过科学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经过3个多月的时光孕育,这些饱含科研人员辛勤付出的水稻散发出阵阵清香,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
84岁的李伊良是全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坚持和其他专家一起在田间认真评鉴。此次评分结果也将作为我市早稻主推品种筛选工作的重要参考。
一上午的评鉴下来,不少人的后背早已湿透,但大家的心情却异常激动,一为丰收的喜悦,二为产业前景可期。湖广熟、天下足。常德市是湖南省水稻生产大市,虽然粮食连年丰产,却也因为品种杂乱、生产流程不一等,农户种粮效益低,品牌效应不明显。
“现在老百姓对粮食的需求已经从‘吃饱’转变为‘吃好’,发展加工型早稻生产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市农科院所做的这项工作能为我市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湘北试验站站长符建法说。
为了全面科学地进行品种评价,除在市农科院基地试验外,市农科院还在金健米业汉寿基地进行大面积示范种植,试验面积达42亩。
市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科科长陈常元也是当天的评委之一。下午,在金健米业汉寿基地观摩评鉴时,他用“受益匪浅”来形容这次体验。“有几个早稻品种在市农科院的试验基地上丰产性一般,但在金健米业汉寿基地直播种植的大田上却表现较优。”大巴车上,陈常元和专家们热烈讨论,建议对品种进行综合考量,以筛选出适宜我市机插机抛、直播等不同栽培方式的早稻品种。
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离不开良种良法的配套,这是与会人员的共识。对此,市农科院党委书记徐郁平说:“依托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市农科院正在搭建品种保护与利用的平台、良种与良法衔接的平台、科研与产业对接的平台。”
市农科院将配套发布我市主推稻种的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并为全市从事水稻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服务,助农增产增收。
“非常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们能全面、直观地看到每个品种的特点,不再为选种伤神。”活动结束后,湖南金健米业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陈宏祥意犹未尽,他希望能成为市农科院这类活动的“常客”。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