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 保 简 报
第2期
葫芦岛市植保机构 2012年6月15日
一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建议
根据玉米螟越冬虫源基数、气象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玉米螟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沿海地区大发生,发生面积约为150万亩。
一、越冬虫量
4月份全市各点共剖玉米秆2200秆,有活虫861头,平均百秆活虫39头,存活率97%。其中,连山区最高有活虫73头,存活率100%;
二、气象条件
据气象部门资料:今年我市6-7月份降水量偏多1-2成,进入6月气温偏高(0.6-0.5)℃,气象条件不利于一代玉米螟的发生为害。
三、今年玉米秸秆贮存量与历年相近,给玉米螟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
综上所述,预计我市玉米螟将中等偏重发生,局地大发生。各地要加强对玉米螟田间发生动态的监测,准确把握防治适期,大力推广“蜂、菌、药”相结合的综防措施,力争做到绿色防控,采取“田内与田外”、“生防与化防”、“一代与二代”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达到“全力、全面、全程”控制,特别是沿海地区及个别平肥地等,应注意重点防治。各县(市)区应及早做好各项防虫准备,落实防治措施,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防治方法:
1.性性诱剂诱杀: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前,选择玉米田周围通风良好的地点安装设置诱捕器,每亩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置1个长效诱芯。
2.杀虫灯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根据越冬代玉米螟习性,于5月上旬越冬代羽化始期,开灯诱杀,到9月初结束,兼防二代玉米螟和其它种类害虫。
3.赤眼蜂防治:在玉米螟卵期释放赤眼蜂。当田间百株落卵量达1-2块时放第一次蜂,亩设4-5个放蜂点,第一次亩放蜂7000-8000头,7天后放第二次蜂,亩放蜂量12000-13000头,放蜂总量每亩20000头。
4.心叶末期投药: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投撒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颗粒剂。具体方法为每亩用2000国际单位/微升Bt乳剂200-250克或90-100亿孢子/克的白僵菌粉250克,拌5公斤细砂制成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时,投入心叶中。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