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水产种业体系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全市共创建4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20家省级水产良种场,涵盖了刺参、皱纹盘鲍、虾夷扇贝、黄海胆、裙带菜、红鳍东方鲀、大菱鲆等13个我市优势养殖品种;建设国家级刺参、海胆水产种质资源场2个,贝类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场1个。
提升设施水平,创新现代养殖模式。目前,全市共有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4家,面积465万亩,占全市养殖总面积的72.98%。加快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建设步伐,共建成网箱16323个,其中深水抗风浪网箱1123个。
发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长海县为先导,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重点的现代海洋牧场新格局,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2处,市级海洋牧场4处,为我市海洋牧场建设乃至渔业基础建设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进入7月,今年伏季休渔期过半,大连迎来了夏季旅游旺季。海洋牧场渔业生产能否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呢?近日,记者在长海县大长山岛镇杨家村的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大连壮元海生态苗业股份有限公司海边看到,岸上有约近百名工人在分拣牡蛎、吊装海带菜;海上,养殖船在浮筏养殖区和岸边来往穿梭,“突突”的马达声成为海洋牧场的背景音;陆上,不时有卡车进出场区运送海产品;高达五六层楼的橘黄色岸吊,不停地在海面和岸上来回移动吊运养殖物资……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公司在大长山岛附近有近万亩的海洋牧场,休渔期4个月,出货量可以占全年出货量的50%~60%,充分保障市场供应。这段时间,每天海上和陆地的工人有200人左右,而且夜晚也有工人在工作,趁着夜间的凉爽,鲍鱼、海胆、牡蛎等海产品就会起网、分拣、清洗、装车,天亮后赶早班滚装船运出海岛,直供大连等市场,确保长海海鲜最新鲜的品质。”该公司养殖场场长黄长海对记者说。
我市毗邻渤海辽东湾和黄海北部海洋岛两大渔场,海洋生态环境多样,渔业资源丰富,海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26.5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82.9万吨,约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80%。海水养殖品种以海参、鲍鱼、海胆、扇贝、海带、裙带菜、海水鱼等地方优势品种为主。主要养殖模式有底播养殖、筏式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完全能够满足休渔期市民和游客尽享大连海鲜的需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黄长海介绍,仅该公司,每天虾夷马粪海胆的出货量高达1万斤,市场价格可达每斤95元~100元;鲍鱼每天出货量也近万斤,最小的15个头一斤,最大的两个头一斤,照不同规格价格在每斤50元到380元不等。“目前,各品种的价格比往年同期略高,市场行情非常不错,供销两旺!”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