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把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抓落实,逐步构建起了机构健全、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监管有效的区、乡、村三级网络监管体系,实现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网络化、运行规范化。
一、基本情况
西峰区共辖5镇、2乡、6个办事处,100个行政村。成立了乡镇、街办农经财政服务中心,加挂了乡镇、街办“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牌子,隶属乡镇、街办管理,承担农经各项业务工作,运行正常。全区各乡镇、街办现有农经工作人员68人,有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办公设施。全区自2003年全面推行村(组)会计业务委托代理以来,共有100个行政村、38个自然组的会计业务由乡镇、街办农财中心委托代理。
二、主要做法
(一)抓机构,管理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为确保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有一个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西峰区按照省、市政府文件要求,对各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对有关制度进行了充实完善,不规范的进行了修订。由区人民政府修订,制定出台了《西峰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西峰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西峰区集体经济组织往来结算票据管理制度》等政策法规,全区统一了“三资”管理制度,并对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统一上墙公示。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机构,并且按照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指定 1—6名会计办理代理村(组)会计业务,并积极协调省、市业务部门对区、乡两级财务监管人员开展农村财务管理业务培训。2012年依托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平台,全面建成了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管理体系。全区7个乡镇、3个办事处,100个行政村开通了平台端口,运用网络计算机处理农村集体财务业务,全面构建了由区农经局、乡镇、街办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农村财务监管网络,实现了区、乡、村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二)强监管,监督约束机制日趋完善。一是实施定期财务审计。西峰区按照《西峰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和《西峰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运用“三年一轮审”办法,采取“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的措施,以审计强规范促廉政。区农经局成立村级财务审计组,每年对全区三分之一的村的村级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3年来,已对全区100个行政村的村级财务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面达到100%。同时,根据《西峰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要求,对离任村干部进行了离任审计。对审计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和整改意见,并及时督促落实。二是抓好“三公开”推行工作。严格执行财务、村务、政务等公开制度,设立固定公开栏,规范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形式,做到一季度一公开。在公开中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公开的内容细化,做到财务现有和历史情况全部公开,村级收支逐笔公开;坚持公开的形式多样;坚持公开的时间及时,做到常规事项定期公开、急重事项即时公开、群众点题事项随时公开;坚持公开的程序规范,做到公开前按规定审核、公开后有人释惑并听取意见,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三)夯基础,管理内容更加精细。西峰区从摸清财务存量入手,分别采取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的办法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对村集体财务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记账、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公开、统一建档。在资金管理上,完善了“权、钱、账”三分离,建立了银行存款账户“双印签”监管。一是在集体自行收入资金管理上,使用省级财政部门印制的统一收款收据,严格使用登记,明确专人收款,现金及时入库上交,确保了资金安全,并以村为单位设立“四账两簿”进行账簿管理;二是在资产、资源管理上,完善资产、资源的登记管理,设置“两簿”,即《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土地登记簿》;设专人保管,资产处理或变卖严格民主程序,公开招标、投标,从而达到 “五清”,即:财务总量清、资产状况清、使用情况清、管理责任清、经营收益清。特别是针对部分村级资产(资源)经营收益记载不清,兑现不明等问题,统一建立了《资产(资源)经营登记台账》,详细记载了资产(资源)名称、坐落位置、经营期限、承包租赁金,兑现情况等,对资源的出租、承包经营等实行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集体利益。
三、取得成效
(一)提升了农村财务监管能力。通过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从机制上建立了一套规范农村财务运作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充分做到了“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一方面加强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了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另一方面规范了涉及农村财务管理有关会议决定、招投标文书的立卷归档工作,设立了资产、资源动态式管理台账,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二)增加了财务监管透明度。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台账,明晰了集体财务产权,明确了财务主体和范围,对“三资”的分布、存量、结构和效益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公示、公开,将村级干部的权力置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利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增强了财务管理和处置的透明度。
(三)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推行农村财务管理后,财权和事权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管,使村集体的各项收支置于乡镇、街办农财中心的监督之中。既有效地遏制了违规违纪现象,又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还约束了村集体非正常性的开支,减少了铺张浪费、贪污腐败以及随意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现象。把干部的行为完全置于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使基层干部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愿腐败,有效提高了基层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四)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农村财务监管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了相关制度,为确保村级集体财务保值增值提供了保障。实行农村“三资”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局面,村、组设报账员,既解决了农村财务人员奇缺,又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财务管理运作模式,达到了“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工作要求,避免了矛盾纠纷,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