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好惠州晚造粮食生产,继续深入推进惠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优农业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优质粮工程,引导我市农民选用优良品种,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品种支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业增产增收。根据近年来我市引进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情况,结合生产实际,现重点推荐一批适合惠州各地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供各县(区)农技部门和农民朋友参考。
/ 优质常规稻/ 1、19香(粤审稻2020006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于2019年引进我市试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4~115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长粒多,抗倒力强,丰产性较好,千粒重20.5~21.4克,平均亩产490公斤。米质未达部标优质等级,有香味,品鉴食味分87.3~88.6,被认定为广东丝苗米品种,获得广东省首届稻米产业发展大会金奖和广东农民喜爱十佳品种称号。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建议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在非稻瘟病历史感病区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2、南晶香占(粤审稻2020007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于2019年引进我市试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3~114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丰产性好,千粒重21.3~21.7克,平均亩产472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有香味,品鉴食味分86.3~92.6,被认定为广东丝苗米品种,获得首届广东国际名米(籼稻)品种评选金奖。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建议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大力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3、二广香占3号(粤审稻20200069)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于2020年引进我市种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3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丰产性较好,千粒重21.0~21.4克,平均亩产466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级,有香味,品鉴食味分90.3~91.3,被认定为广东丝苗米品种。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建议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大力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4、黄广香占(粤审稻2020005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于2019年引进我市试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4~115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丰产性突出,千粒重25.3~25.9克,平均亩产557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强。适合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5、桂晶油占(粤审稻2020005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于2020年引进我市种植,晚造全生育期115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丰产性较好,千粒重24.6~24.9克,平均亩产511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适宜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6、合新丝苗(粤审稻2020005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于2020年引进我市种植,晚造全生育期112~114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丰产性较好,千粒重23.9~24.8克,平均亩产521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7、禾广丝苗(粤审稻2019001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于2018年引进我市试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2~115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抗倒力中强,丰产性较好,千粒重22.4~23.6克,平均亩产515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力中等。适合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8、新粤占(粤审稻2019001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于2019年引进我市种植,晚造全生育期113~115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抗倒力中强,丰产性突出,千粒重23.5~24.3克,平均亩产525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力中等。适宜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优质杂交稻/ 1、野香优莉丝((粤)引种〔2018〕第1号) 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于2018年引进我市种植,晚造全生育期110天左右。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抗倒力均较强,丰产性好,千粒重23.4克,平均亩产520公斤。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建议我市各县(区)早、晚造进一步扩大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2、Y两优305(粤审稻2016025)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于2016年引进我市种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1~114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抗倒力中强。千粒重25.3~26.1克,平均亩产510公斤。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高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建议我市各县(区)早、晚造进一步扩大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3、青香优033(粤审稻20200073) 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于2020年引进我市种植,晚造全生育期109~110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中强,丰产性好,千粒重22.1~23.4克,平均亩产480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3级,有香味,被认定为广东丝苗米品种,获得首届广东国际名米(籼稻)品种评选金奖。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建议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 4、软华优金丝(粤审稻20200068) 广东华农大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于2019年引进我市试种,晚造全生育期112~113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植株较高,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长粒多,抗倒力强,丰产性一般,千粒重20.4~21.1克,平均亩产468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有香味,被认定为广东丝苗米品种。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建议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5、广8优粤禾丝苗(粤审稻20190039)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于2019年引进我市种植,晚造全生育期111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丰产性一般,千粒重20.5~20.6克,平均亩产490公斤。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建议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6、Y两优油占(粤审稻2019004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于2019年引进我市种植,晚造全生育期112~114天。在我市种植表现为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长粒多,抗倒力中强,丰产性好,千粒重22.7~22.9克,平均亩产493公斤。米质未达优质等级。高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建议我市各县(区)早、晚造引进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