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抓好田间管理技术,保障晚造粮食丰收

2021-07-27 12:31:55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佚名我要评论(0条)

  当前惠州陆续开始晚稻抛(插)秧工作,晚稻即将转入大田生产关键时期,抓紧抓牢各项栽培技术措施落实,对于夺取今年晚造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全市各县(区)农技部门要牢固树立防汛抗旱夺丰收的意识,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认真开展晚稻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扎实推动高产稳产措施落实,努力提高晚稻单产、增加总产,减少因灾损失,千方百计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现就晚稻前期田间管理提几点意见,供各地参考:

  

  

  合理施肥,搭建丰产禾架

  晚稻高产田块应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实施好早施肥、早分蘖、早够苗、早控苗、成大穗的目的。要求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回青肥、重施分蘖肥、适施平衡肥。具体方法是抛(插)后3~4天结合除草亩施尿素5~6斤混10%庚苄40~50克或30%丁苄60~80克作回青肥均匀撒施,促进禾苗早生根、早回青、防杂草;抛(插)后7~8天适时、重施分蘖肥,亩用尿素12~15斤混钾肥15斤或复合肥25~30斤全田施下;三是巧施平衡肥,于抛(插)秧后15~18天视禾苗长相,亩施尿素6~8斤混钾肥10斤采用“青中有黄黄中补,高中有矮矮中施”的方法促禾苗均衡生长,以达到促分蘖、多分蘖、分壮蘖、搭禾架的目的。

  科学用水,适时调控田间苗相

  晚稻水分管理应采取“浅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露晒”的健康栽培法,通过“以水调肥,以水控肥,以水调气,以水调苗”的措施促进禾苗平衡生长。抛(插)秧后寸水回青、引根生长,分蘖时田间薄水灌溉,增强土壤气相交替,增加稻体地下部分氧气输送,增强根吸收能力,促进低位分蘖,提高成穗率;抛(插)秧后22~25天,当苗间亩苗数达到目标苗数(18~20万苗)时,应及时进行排水露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增强田间通透性,排除土壤有毒物质,增强稻体硅化程度,提高稻体抗病能力。要求露晒田要因田、因苗而异,总的原则是先轻后重、分次进行。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块应早晒、重晒;反之,应迟晒、轻晒。一般晒至田间开小裂、脚踏不下陷,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

  防控结合,严防病虫发生为害

  晚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可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要抓好栽培管理和性诱剂以及频振式灯诱杀虫的物理防治外,还要切实加强化学防治工作。各地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及时选用低毒高效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1.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可同时进行防治,当达到防治指标时,亩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10毫升或1.8%阿维菌素EC50毫升或40%毒死蜱EC12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

  2.稻飞虱、纹枯病:可选用20%吡蚜酮WP30克或25%噻嗪酮WP50克或22%氟啶虫胺腈SC20克加30%苯甲丙环唑EC20毫升或12.5%井冈·蜡芽孢杆菌AS50毫升或20%井冈霉素WP50毫升兑水60~70公斤喷施。对稻飞虱百丛虫量2000头以上的重发田块,除喷雾防治方法外,可同时用敌敌畏拌湿润细土撒施(注意撒施时叶片上不能有水,防止药害)。

  3.稻瘟病:应切实抓好叶色浓绿、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抗性差的品种以及对历史病区、感病品种发生较重田块的防治,亩用75%三环唑WP30克或20%春雷霉素AS100毫升或40%稻瘟灵EC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施。

  


原文链接:http://nyncj.huizhou.gov.cn/zwzc/xwzx/bsyw/content/post_4348705.html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