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观区17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524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5个村(社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占总村数比例达29.41%,远超省市9%要求。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大观区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不放,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有效确保全区经济强村有突破,经济一般村有发展,经济薄弱村有起色。
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先后编制出台《大观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19-2022年)》《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采取科学规划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出了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发展格局,因村制定建立了村级发展项目库,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
二是深化改革拉动。2018年大观区被批准作为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单位,茅岭村、十里村、五里村、保婴村被安徽省确定为“三变”试点村。2019年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村级集体经济资产41797.86万元,其中经营性集体资产3923.06万元,非经营性集体资产37874.8万元,摸清了家底。通过开展成员身份界定、发放股权证,各村均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逐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如,2020年十里铺乡五里村、茅岭村将村集体的厂房、楼宇等资产出租,集体资产租赁收入分别达到71万元、62.5万元。海口镇河港村将利用率不高的渔湖对外发包,租金收入达到50万元,有效盘活了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三是依托创新推动。始终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城市需求,服务城市居民,创办家政、物业管理公司、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借征迁推动劳动力转化。通过领办兴办农业合作社、生产加工企业等各类村级经营实体(村级集体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稳健经营,获得经营性收入。如,十里铺乡十里村,依托安庆市新宜物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建成十里九华工业园,园区投资款由村集体经济及本村村民剩余土地征收款构成,共投入建设资金1500万元,该村还对外投资参与顺达装卸有限责任公司入股20万元,每年分红5至6万元,2020年该村经营性收入75.1万元;十里铺乡茅岭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四议两公开”程序,依法取得安庆信和置业有限公司股权,抢抓机遇建设大观绿色建材产业园产业园项目,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和入驻企业共同建设产业园,按投资额收取固定收益,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50万元。开展流转服务,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采取“流转+托管”等方式,将农户土地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利用集体的组织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增加土地流转收入。如,2020年海口镇红星村1000亩土地流转服务费收入15.2万元、海口村500亩土地流转服务收入4.9万元、巨网村集体土地流转管理费收入8.5万元。开展土地整治,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自有资金、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对入股土地进行连片整理、统一开发,实现农村土地化零为整、由小变大、成方成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土地收入溢价。如,海口镇河港村利用土地入股,重点打造2000亩智慧农旅观光示范区,2020年河港社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强势迈入经济强村行列。通过大力发展村级物业经济,鼓励本地资源少、区位条件差、靠自身力量难以壮大集体经济的村,突破镇域、村域限制,在区位条件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抱团兴建或购置商铺店面、仓储设施、标准厂房等“飞地抱团”项目。鼓励村参与入股乡镇产业园,通过分红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如,十里铺乡五里村依托安庆市城北实业总公司先后两次吸纳入股村民户数达到629户,村民入股资金89.5万元,村民土地入股10.76亩,新建标准化厂房8700平方米,筑巢引凤,当年招商入驻企业四家,入股收益72.304万元,入股顺达装卸公司20万元,每年分红5万元。
四是政策支持促动。先后出台《大观区村、社区干部正向激励十条措施》《关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农村公益性项目试点的意见》,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贡献较突出的村,按年度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额的8%进行奖励,最高奖励额度每人不超过3万元。坚持政策扶持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充分调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参与农村公益项目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今年涉及安庆西江江豚保护区周边的海口镇培文村、保婴村93户农村改厕项目由村集体组织实施,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单位:安庆市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稿人:陈昌华)
原文链接:http://nync.anqing.gov.cn/xxfb/xxlb/2001068581.html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