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堂镇举行“水稻喜丰收”收割启动仪式,农业生态园试验田30亩早造水稻喜迎丰收。据介绍,今年中堂全镇一共种植近609亩水稻,上半年的水稻亩产量高,其中常规水稻达到800斤、航天水稻达到1000斤、杂交水稻达到1200斤。
7月28日,只见稻田基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稻浪翻腾,阵阵稻香扑鼻而来。伴随着“哒哒”的机鸣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开足马力快速作业,颗粒归仓,一幅繁忙美好的丰收画卷让人欣喜。
中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堂镇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为切实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逐步调整粮食种植品种结构,积极引进优良粮食品种。据了解,航天水稻系列品种、杂交稻文舟号,及本土水稻专家陈志坚自主研发的凤新丝苗、凤新丝苗2号等品种,均是优质新品种,在中堂得到广泛推广种植。
据介绍,今年中堂全镇一共种植近609亩水稻,上半年的水稻丰收,亩产量高。其中,常规水稻达到了800斤,航天水稻达到了1000斤,杂交水稻达到了1200斤,为下造水稻种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悉,中堂镇农业生态园项目是中堂打造的现代化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水稻种植不仅追求高产量,同时更追求高质量。广东京兴航天农业曹鲁斌博士表示,京兴航天种植的航天水稻抗倒力强,抗稻瘟病,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省标优质1级,经前期测算,单季亩产最高可超过千斤。接下来计划扩种到500亩。
当天,中堂还组织学生、家长参与农耕体验,他们手中拿着“崇尚节约粮食,小米粒大民生”“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等牌子。伴随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劳动旋律,在农户的示范下,家长和孩子们手拿镰刀认真割着稻谷,汗滴禾下土中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劳动价值。大家在稻丛间一把一把收割稻穗,扎捆好再捧到脱粒机前,亲手把收割的水稻脱粒成稻谷。据了解,此次收割体验活动,中堂镇通过开展田间地头学党史,引导青少年们在劳动实践中体验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珍惜粮食和创造幸福生活。
中堂镇不断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强农,加大水稻科研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一方面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继续落实种粮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良粮食品种,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开发农田资源。位于中堂四乡村的农业生态园未来将建设成为集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i东莞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