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午12时,伴随着鞭炮声声,大亚湾澳头渔港104艘港澳流动渔船有序起航,奔赴渔场,进入新一轮生产周期。此次开渔,惠州共有141艘港澳流动渔船开渔复产,船上渔民、渔工928人。
为帮助港澳流动渔民顺利复工复产,惠州专门开展了以副市长冯起忠为总指挥的惠州市港澳流动渔民“平安开渔”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包括港澳流动渔船渔民和渔港所在地镇街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查漏补种;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政策措施宣传;实施渔港、渔船、渔民分类管控;涉渔“三无”船舶整治;组织开渔复产港澳流动渔民核酸检测;查验开渔复产港澳流动渔民疫苗接种证明;查验港澳流动渔船船载通导设备是否正常在线运作;开渔前组织港澳流动渔船安全检查,按照安全生产六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做到“不安全,不出海”;做好海岸线、渔港、码头管控,动员相关镇村居民参与联防联控,严防利用各类船舶和港澳流动渔船进行偷渡、违规上岸的行为;实施渔民、渔工人文关怀等。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检查
惠州市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利用休渔期,梳理总结了一年多来的疫情防控经验,调整了专班架构,完善了应急管理、分类管控等预案,对疫情防控工作机制进行了完善,使工作专班职责进一步明确、流程进一步优化、沟通进一步畅顺;针对国内、国际疫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具体管控措施。同时,成立工作组,由专班领导带队分别驻点惠东港口渔港、大亚湾澳头渔港,以上率下,周末带头值班值守,安排部署工作,在一线指导检查港澳流动渔民防疫工作。全市流动渔民工作机构取消休假,全力做好开渔复产工作。副市长冯起忠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流动渔民疫情防控工作,并到惠东、大亚湾渔港督导检查渔港、港澳流动渔民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强化管控措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针对国内疫情多地散发的态势和我省各市渔港管控政策措施的调整,我市多次召开研判会议,研究科学可行的措施。通过“定人联船”网格化管理机制对流动渔民、内地渔工进行名单管理,对渔民实行“两检两阴”政策,港澳休渔的渔民和内地低风险地区渔工持3天有效核酸检测证明到惠州渔港后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并持全程新冠疫苗接种证明或不适宜接种凭证方可登船出海。同时,对申请开渔的港澳流动渔船登船进行“不安全,不出海”核查,检查船舶北斗、AIS等船载终端是否在线,核验船舶证书、船员持证情况、渔船标识、渔船安全、救生消防、通导等设施设备,对渔船携带渔具及渔具网目尺寸等进行检测,预防渔船“带病”出海生产作业,落实渔船渔民安全责任。至8月16日,我市共有141艘港澳流动渔船通过核验可以开渔复产,登船的928名渔民、渔工2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加强宣传沟通,落实联防联控
加强与港澳渔民社团联系。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流渔协会加强与港澳渔民社团联系,及时掌握香港流动渔民及其家属的疫情情况,并将内地疫情情况及港澳流动渔船违规情况通报港澳渔民社团,教育港澳流动渔民做好自身防护,遵守内地防疫措施,不要冒险逃避内地防控措施;加强对港澳流动渔民及其雇用内地渔工的宣传教育。针对船主、渔工印制《反偷渡、反走私、安全生产宣传手册》派发给渔民、渔工,印制《致广大港澳流动渔民、内地渔工的一封信》下发至渔村、张贴到渔港,并通过微信群、手机短信进行推送,要求港澳流动渔民落实船主主体责任,教育船上渔民自觉接受防控措施。
加强技术力量,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
督促港澳流动渔船安装北斗船载定位系统,实现24小时船位监控全覆盖。市公安局、惠州边检、市渔政支队等分别加装沿岸高清摄像头、渔港监控摄像头,扩大了监控范围。对渔民、渔工进行了实名名单管理,1小时内可以锁定违规人员位置。通过提高技防水平和力量,对违规行为起到更大的阻吓作用,与传统的“定人联船”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形成相对完备的全天候管控网,有效提升了管控力度。
加强人文关怀,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
为帮助港澳流动渔民顺利开渔复产,市农村疫情防控专班加快推进渔民、渔工、渔港工作人员及渔港所在地镇街人群的疫苗接种,联合惠东、大亚湾防控办和各有关部门提前在7月底完成了四类重点人群4.5万人的全程疫苗接种工作。在开渔前,市农业农村局、市流渔协会和基层流渔协会购置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防控物资派发给开渔的港澳流动渔船,并要求每艘复产渔船每个航次必须配备足量的防控物资;对港澳流动渔民和内地渔工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并在其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组织补给力量,为港澳流动渔船、渔民、渔工进行生活物资补给;同时,为方便渔民生产生活,还协调了香港有关部门,为在香港水域生产的渔民、内地渔工提供免费疫苗接种和免费核酸检测。
通过严格管控和加强服务相结合,我市港澳流动渔民得以顺利开渔复产。下来,我市港澳流动渔船进入新的生产周期,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市农业农村局、市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将会进一步加强管控和服务,做到防控疫情和生产两不误。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