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来,桂北柑橘产区进入橘树秋梢生长季节,黄龙病防控进入最关键时期。近日,桂林市柑橘黄龙病防控调研组到灵川县开展调研指导工作。调研组实地走访了该县各主要柑橘生产基地,了解当地黄龙病防控形势和情况,并就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
柑橘是灵川县农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地位举足轻重。2020年,全县柑橘种植面积25.4万亩,投产面积达22.1万亩。为确保柑橘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县安排黄龙病防控财政资金500多万元,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精心部署防控方案,采取“宣查打伐转”一体化措施,加强黄龙病防控工作。
宣传到位 坚定防控意识
该县主要领导多次召集专项动员部署会议,县、乡、村各级开展宣传动员布置工作。各部门利用乡镇圩日向群众发放黄龙病防控明白纸,在各柑橘产区粘贴悬挂防控标语横幅,书写固定宣传标语,全县各部门、银行、商超、酒店等利用LED开展滚动宣传。同时,利用电视、报刊、公众号、短信、微信群、大喇叭、宣传车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把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宣传做到了常态化。目前,全县各级召开相关动员布置会300余次,技术培训100多期,发放宣传资料50000份,各类宣传标语2200幅,出动宣传车560多次。
排查到位 及时发现苗头
该县按照“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片、片不漏园、园不漏株”的原则,组织动员柑橘种植户全面进行自查,对失管果园和半失管果园由属地乡镇政府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对失管果园和半失管果园进行插牌标记,并以园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对正常管理果园识别认定的病树统一用红漆或红绳在树干上做好明显标记,对疑似病树用黄漆或黄绳做好标记,并以株为单位建立了工作台账。
用药到位 不漏一处死角
木虱是黄龙病传播的主要自然媒介。该县把扑杀木虱作为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动员组织广大种植户以乡镇为单位,根据木虱防治的各时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机防队、全村统防等方式,统一时间段联防联控喷施农药扑杀柑橘木虱。立秋以来,全县所有柑橘产区已制定统防计划和措施,已组织农户统防统治扑杀木虱4.8万亩,政府采购社会组织飞防2万亩。
伐树到位 不留病源隐患
按照“谁种植、谁负责”的原则,根据排查台账,在打药后组织群众清除病树。针对正常管护、病树发生率在20%以下的果园,采取“三步”工作法或 “六步”工作法规范清除病树;对失管或半失管果园或病树发生率达20%以上的,由种植户自行或行政村组织人员,按照流程连片挖除病树;对无合理要求不配合清除失(弃)果园、黄龙病果园的“钉子户”,经多次动员和教育无果的,同各乡镇政府组织力量采取统一行动强制砍除病树。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失(弃)管果园和病树已基本清除,有效堵截了病源隐患。
转产到位 稳定群众收入
失管柑橘果园病树清除后,该县根据耕地性质和当地产业结构,及时组织群众做好转产工作。对属于基本农田的,改种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对于非基本农田的,则改种为非柑橘类农作物。并及时整合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和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资金,改善退柑耕地的基础设施,对种植粮食、蔬菜、罗汉果等给予补助,引导退柑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加大“退柑还田”力度。连片清理出来的果园,给予重点扶持,开展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在海洋乡,当地政府引导群众改种适宜本地气候特点的南方优质桃2000亩;潮田乡积极引进蔬菜公司,转型打造优质蔬菜基地500亩;三街镇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大棚食用菌和大棚优质葡萄生产;公平乡清除病树后,为群众牵线公司进行土地流转,转型生产黑皮冬瓜,为老百姓增收铺路搭桥。
市局调研员何祖任亲临现场指导黄龙病防控工作
开展植保无人机统防工作
植保无人机作业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