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惠阳: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交响曲

2021-09-30 03:43:28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佚名我要评论(0条)

  

  

  又是一年丰收季,乡村振兴处处成风景。旅游景点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乡村文化馆古韵浓郁、一处处微景观令人赏心悦目……眼下,惠阳区各个乡村正在奋力描绘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民富村兴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有经典的革命历史、旖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文化遗存、浓郁的客家风情,成为绝妙的旅游胜地。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惠阳区奏响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交响曲”,不断加快注重提质增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一批批农业农产品贴上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标签,一个个穷乡僻村蝶变美丽富足新农村,一位位农民在广阔农村天地迸发干事创业活力,“三农”工作正翻开丰收新篇。

  

  振 兴 密 码1: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镇隆荔枝声名远扬 绘制产业兴旺“励志片”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代文豪用一首诗令东坡(惠州)荔枝名传天下,而惠州荔枝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镇隆荔枝,声名远扬海内外。

  

  

惠阳镇隆荔枝今年丰产又丰收。 惠阳区供图

  

  惠阳区镇隆镇不但是惠阳最大的荔枝专业镇,而且也是惠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示范点之一。今年,镇隆镇正式获评“中国荔枝之乡”,这是继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首批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等系列荣誉后,惠阳镇隆荔枝获得的又一个“国字号”招牌,区域特色品牌再升级,“镇隆荔枝”也成为了荔枝中的名牌产品。

  镇隆有着300多年的荔枝种植历史,荔枝种植面积达4.3万亩,年均产量约7000吨,出产的“糯米糍”和“桂味”荔枝品种享誉各地。为将镇隆荔枝打造成全省甚至全国名牌产品,惠阳区大力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以镇隆荔枝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为支撑,发展荔枝种植和深加工体系,注重产业文化建设,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以兴旺镇隆荔枝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富裕农民。经多年发展积累,惠阳有荔枝专业合作社近60多家,现已经注册“镇隆荔枝”“山顶荔枝”红美荔”和“优之荔”等多个商标。

  荔枝保鲜与物流运输是荔枝电商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镇隆通过抱团销售的模式,调动田间地头作用,与物流企业达成了优惠合作的协议,有效解决田头最后一公里的保鲜问题。为全力打造东坡荔枝品牌,惠阳把镇隆荔枝与东坡文化相结合,创建“东坡荔”品牌,以讲好东坡故事,传承东坡文化赋能镇隆荔枝,丰富镇隆荔枝文化底蕴。

  通过综合采取“GAP品质认证+东坡荔品牌推广+枝头到舌尖配送+全天候电商营销”等措施,镇隆荔枝畅销海内外,逆市破解了荔枝“增产不增收”的传统难题。2020年,镇隆荔枝产量1.5万吨,销售总值1.8亿元,单价远超周边产区水平,联农带农2.8万人,实现增收0.6亿元。

  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平潭淮山粉葛”“沙田桔塱茶”“永湖葡萄”“平潭村沃柑”“全坑村兰花”……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惠阳区深谙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惠阳区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挖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村特色农产品,加大力度对品牌农产品给予政策、资金、宣传支持,打造了一批竞争力强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品牌,使之更有成效,造福更多农民。

  除了“镇隆荔枝”外,目前,惠阳区通过“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基地达43个,面积达56406.45亩,农产品共28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个,无公害农产品124个;绿色基地8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基地10个,有机农产品达182个。全区“粤字号”农产品品牌17个。按照省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要求,目前,成功申报了1个全省一村一品专业镇及7个专业村。

  同时,惠阳还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支撑、能人带动等措施,促进惠阳农特产品深度触网,提升惠阳电子商务综合竞争力。产业多元化发展,激活了农村经济,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显著提升。

  

  振 兴 密 码2:改善人居环境

  村容村貌“脱胎换骨”,描画美丽乡村“宜居图”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走进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处处能感受到山水田园气息:家家户户的院子种满蔬果,院墙上绘有山水画,院外的沥青路村道比村外的公路还整洁,田畴和水塘错落在花树间。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古韵公园让人眼前一亮,园内环境优美、树木葱茏,还有亭台、楼阁、文化长廊。百年老村,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新面貌。傍晚时分,许多村民在此处跳起了广场舞。“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以前路又窄又烂,现在变得很宽敞。家门口还建起了公园,又凉快,环境又好。”提起这些年来霞角村的变化,今年79岁的村民杨剑华高兴地说。

  曾几何时,霞角村这个有着2000多人的古村,相关文体设施缺乏,村民们的休闲娱乐只能是靠着围屋屋檐下的条石纳凉闲聊。不少地方是猪舍、厕所,还有杂草地,又脏又臭。近年来,霞角村发动全民参与,大力优化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基本实现“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凭借美丽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风民风、特色的法治文化,霞角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改革开放示范百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真正实现有颜值也有“气质”。

  得益于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霞角村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投资,也吸引了村民返乡创业,形成了以东江客家文化体验为主,水产养殖、农业采摘为辅的生活体验区。特别是村民返乡创业打造的100多亩柑橘园,年产量有100多吨,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从省道357线永湖段进入永湖镇乌坭埔村,一幅展现乡土风情的美丽画卷在村内徐徐铺开。原来破旧不堪的泥砖房、被村民堆满各种杂物的空地、杂草堆,如今变成了美丽怡人的“四小园”,成为村庄新风貌的别致装点。“村里一些破旧的泥砖房拆了之后,变成的小菜园,还建起了篱笆,更加整齐有序。村道两旁种上了簕杜鹃、小雏菊等,姹紫嫣红在绿意盎然之下,整个村子让人赏心悦目。”乌坭埔村村民曾玉凤说。

  如今,在惠阳大地各个乡村,小广场、小公园、小舞台越来越多,农村路越来越好走,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特别是一些经济薄弱村通过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吸引了大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提高了当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水平。

  打赢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一场硬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2018年以来,惠阳区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赢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一场硬仗,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促进产城村人融合发展。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成为广东省入选的四个县(区)之一,也是全市唯一1个。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等国家级荣誉。2020年11月-12月,由省委农办组织开展农村人家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验收工作,惠阳区获优秀等级。在2020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在2020年度惠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惠阳区在全市7个县(区)排名第一名,并获评“优秀”等次。

  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更富吸引力。近年来,惠阳区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生活空间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清理,清理垃圾堆、疏通臭水沟、拆除残垣断壁等。

  站在新起点,为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2021-2022年,惠阳区计划投入财政资金43.62亿元,全域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包括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要求,重点打造18个特色精品村;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路从“通达”逐步向“宽敞”转变;提升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均衡配置。其中,制订《惠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将在全域开展“六大美丽”专项行动。如对于农村“四小园”建设,惠阳将加强统筹、科学规划,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来的土地,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规划和建设。鼓励引导村小组或村民充分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见缝插绿,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鼓励引导村小组或村民对现有“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进行升级改造,美化亮化村庄环境。

  另外,抓好农房风貌管控及乡村风貌提升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惠阳区将在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风貌提升试点示范,融合惠阳文化元素,统筹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沿线连片推进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以点带面推动农村面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同时开展叶挺大道、324国道等主干道风貌带规划工作,深入推进惠阳区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规划建设。

  

  振 兴 密 码3:农旅融合

  唤醒“沉睡”古村落,渲染美丽乡村“风景画”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惠阳秋长街道周田村上榜,为惠州唯一上榜村庄。周田村本次能够成功入选,代表了国家相关部委对惠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文旅项目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走在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新铺的沥青马路一路蜿蜒进村,站在村口迎接四方游客的,是有着6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村民的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掩映,缤纷壁画装点其中;村主干道平直整洁,人车分流,村道两旁是连片的小菜园和小果园,村民家的外墙被粉刷一新,墙面上还描绘着客家故事;鱼塘边护栏环绕,青山含黛,云影徘徊,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作为叶挺将军故里,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是集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古村落。经典的革命历史、旖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文化遗存、浓郁的客家风情,构成周田村绝妙的旅游胜地,2020年成功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近年来,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周田村以打造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为重点,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倾力打造文旅特色美丽乡村。并以“周田效应”带动周边茶园村、官山村、双田村、岭湖村等共同发展,形成乡村农旅融合示范带。

  镜头转到良井矮光村,围屋环绕中,由古旧民房翻新成的民宿,以石头和木制品为装饰元素,简约、古朴中透露着小资和精致的情调,一拨拨游客前来体验青砖黛瓦客家围屋风情,享受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文化。

  谁能想到,两年前的良井矮光村村民小组,是广东省贫困村,只有破旧的宗祠、破败凌乱的农宅,杂草丛生,村民外出务工,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直到惠阳区政府与碧桂园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碧桂园以古村落老街的空间格局为设计依托,历时500天完成活化修缮,“沉睡”已久的乡村逐渐苏醒,并以一种新的姿态实现了华丽转身。

  如今,改造后的矮光村完成了“空心村”向“网红村”的美丽嬗变,破旧的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为精品民宿、精品餐饮、摄影基地等文旅项目产品,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成为大湾区独特的打卡点。

  良井矮光村,是惠阳区以市场化模式创新实施乡村振兴的两个首发区之一。村集体将已废弃的房屋、闲置的土地作价入股,以股东的形式与企业合作,还能一次性收到保底合作费用。乡村振兴项目产生效益后,入股的村民可以拿到分红的20%利润,真正实现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乡村振兴示范带、三产融合示范镇

  让乡村旅游迎来新机遇

  乡村振兴,内核少不了文化振兴。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是筑牢乡村文化根基,打造美丽乡村的必要组成部分。惠阳区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华侨文化于一体,辖区内名人故居、客家围屋、革命旧址等人文遗存非常丰富。而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也让一座座村庄打开了一扇扇通往金山银山的大门。村庄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还让生态释放红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近几年来,惠阳通过引入碧桂园、华侨城等旅游企业,整合利用良井矮光村、秋长茶园村闲置土地房屋,采取“保底合作费+项目收益分成”的合作模式,实现“空心村”整村推进整村打造,带动村居风貌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持续发展的全面升级。同时以“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林”等方式,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形成从市场引入社会资本、用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持续增收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真正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

  立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区位特点,惠阳区将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加强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乡村民宿和康养基地建设,打造休闲农业点超过50个,休闲农业精品线路10条,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

  单打独斗不如合力致远。惠阳区坚持把示范带、示范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统筹谋划、全力打造乡风(将军故乡文化体验)、乡土(东坡荔乡农业观光)、乡愁(怀安原乡田园休闲)“三乡”示范带,同时以良井镇为主体创建三产融合示范镇,以点带面、连点成片,辐射带动聚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平潭、良井、永湖三镇是惠阳区蔬菜主产区,拥有六谷裕兴、亚维浓等大型农业综合体,惠阳区跨镇连片打造占地289平方公里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惠阳区蔬菜产业园。以此为基础,惠阳区串联起美丽乡村示范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条12公里长的“怀安原乡田园休闲示范带”,推动农工贸旅融合发展。

  秋长街道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和自然生态于一体,“将军故乡文化体验示范带”将把茶园村、官山村、周田村和双田村串联起来,12公里示范带重点发展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通过“农业+生态+文化+旅游”,推动农文教旅融合发展。“周田文化生态家园”也将依托这条示范带,重点打造成惠阳核心文旅吸引地。

  镇隆是惠阳区荔枝主产区。11公里长的“东坡荔乡农业观光示范带”依托镇隆“东坡荔”品牌,将串起崇林世居、“四大半围”革命遗址等资源,以“农业+旅游”模式实现特色精品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数说亮点

  1、2018年以来,惠阳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万元,居全市第一。

  2、成功入选广东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广东省四个县区之一),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等国家级荣誉。

  3、“百姓欢乐舞台”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良井镇霞角村和秋长街道周田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经验案例(广东篇)、获评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法制副主任”入选“广东十大最具人气农业农村改革案例”等。

  4、2020年11月-12月,由省委农办组织开展农村人家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验收工作,惠阳区获优秀等级。在2020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在2020年度惠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惠阳区在全市7个县(区)排名第一名,并获评“优秀”等次。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黄小丽 李高锋 严月云

  (编辑:李柏平 温舒)


原文链接:http://nyncj.huizhou.gov.cn/zwzc/xwzx/bsyw/content/post_4409176.html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