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黔南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新”总体要求和“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精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生产政治责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五强化五提升”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奋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强化推进体系健全,提升推进农业现代化合力
一是狠抓州级统筹。健全抓落实的任务链责任链,成立由州委书记和州长任“双组长”的“四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四化”专项组,制定行动方案和责任清单,先后召开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和工作专题会,进一步明确目标、路径、措施。在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上,开展“县委书记上讲台谈农业现代化”,向全社会网络直播,当日共有8万余人在线观看聆听,通过社会监督,压实县市“一把手”责任。二是狠抓县(市)同步。县(市)同步成立由县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四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四化”专项组,及时建立上下一致的工作推进体系和调度机制。县(市)每月向州委州政府专题汇报农业现代化工作,州领导逐一进行现场点评和问题清单任务交办,切实推动州县落实同步,截止8月底,州委书记已召开两次专题会议进行调度,州长已三次召开会议进行问题清单任务交办。三是狠抓工作督导。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密集带队深入12县(市)开展调研督导。同时将农业现代化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全州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重点内容和州委、州政府重点督查督办事项。
强化产业布局优化,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水平
紧紧围绕全省12个特色产业,结合黔南实际,突出抓好生猪、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刺梨等六大主导产业,坚持抓单品、出特色、上规模,扎实推进粮食、生猪、蔬菜、茶叶“3个100”工程,重点培育绿壳鸡蛋、茭白、茄子、火龙果等11个排全省第一的优势单品。“十四五”期间,生猪饲养量从400万头突破至1000万头以上,茶产业产值从80亿突破至120亿元以上,蔬菜产值从146亿突破至200亿元以上;水果产值从38亿突破至60亿元以上;刺梨产值从22亿元突破至50亿元以上;中药材产值从19.5亿元突破至3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谋划,提升农业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
坚持“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培育项目、培育企业、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双培育双服务”为抓手,推动更多项目建设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十四五”期间,拟谋划实施农业现代化重点项目800个,项目总投资1600亿元。今年,已实施农业现代化重点项目187个,总投资179.9亿元。截止8月底,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64.67亿元,到位资金64.2亿元,开工项目131个,25个省级生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21个,4个年底建成投产。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紧紧围绕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宜机化、高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要求,扎实抓基础、建设施、强基地,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2021年,实施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水利、冷链设施、农机化等143个项目,投入资金16.98亿元,项目建成后,全州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例将由26.49%提高到32.52%,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43万亩,有效灌溉率47.5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
强化创新平台构建,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印发了《黔南州加快农业科技工作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补齐黔南农业科技之短、平台之短、服务之短,筑牢农业科技根基。搭建“1+6”科技服务平台,即:制作“十四五”黔南农业高质量发展作战图,组建粮食、生态畜牧、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六个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激励支持落户黔南的温氏、牧原等优强生猪龙头企业,搭建从曾祖代到祖代到父母代种猪的繁育、扩繁与技术推广体系。激励支持都匀毛尖茶企联合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选育复壮鸟王茶等黔南本土品种,开发抹茶、茶多酚衍生品、茶饮料等产品精深加工。扎实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开展绿色高效技术推广29项、主推技术119项,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25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500个。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