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播深人默默,干畦浇透水汪汪,神州黎庶皆辛苦,夏种夏收三夏忙。四通八达的“桥、涵、闸、路、渠、站”农田基础设施网,与轰鸣作业的收割机、插秧机,还有辛勤劳作的人们,交织成一幅生动壮阔的画卷。当前港城正值发展的上升期、转型的机遇期,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的决策部署下,连云港市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转变。
“十三五”以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结合区位优势资源、打好脱贫攻坚战、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机“宜机化”作业、耕地质量管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突出区域整体治理和重点区域治理,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大批农田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并投入运行,全市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得到改善,农田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得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农田基础设施强篇章
计划管理突出谋字当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业农村部门深入挖潜掌握全市未开发建设集中连片“大”田块,积极向上争取部、省资金和项目,组织农田水利专家因地制宜、因业制宜进行规划设计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逐年稳步增长。五年来,获批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75个,建设面积124.5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9.95万亩,财政总投资211015万元。截至2020年底,我市2011-202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8万亩,其中“十三五”时期建成231万亩(含原国土、发改、水利等部门项目),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规划任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31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5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2.5亿斤,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1,项目区亩均粮食产量增加100斤以上。作为江苏省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镇整村推进的设区市, 到2020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整镇整村全覆盖数量分别达36个、790个。高标准农田对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增效提质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020年度连云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掠影1)
下一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将坚持以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为导向,围绕乡村振兴考核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定量和定性目标,积极协调自然资源、水利、财政等部门,齐抓共管做好补充耕地质量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新增耕地认定、高标准农田评价激励等各项工作,抓好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项目工作的有序衔接,推动农田建设提档升级。
(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效节水灌溉蓄水池)
农民人均增收富篇章
为民办事突出实字在先。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解决百姓的合理诉求,就是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要求。近年来,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一些违法占用耕地、破坏田间设施等农田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不良现象,影响了农田工程设施的运行使用和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我市农田建设条线始终坚持把推进农田建设、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与关注信访处理、回应百姓关切,放在同等位置上抓紧抓好,2020年共处理办结13起信访事项,受到当事人认可,促进了工作落实,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管理水平。
(农田驿站与党史学教活动紧密结合)
农田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2018-2020年度项目规划设计中,充分征求帮扶干部、镇村干部、贫困百姓的意见和建议,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实用性、百姓生活便利性、建后管护合理性,积极回应百姓诉求,在生产路分布、渠道放水口设置等方面,在现有投入水平满足的条件下,尽量满足。安排石梁河、沂河淌等省市重点帮扶片区建设高标准农田20.9万亩(财政投资35450万元)。2020年底高标准农田覆盖省市县三级经济薄弱村达210个,通过土地流转增收、产业项目发展、帮扶干部结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项目区土地流转租金提高100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节本增收300元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提升了贫困人口自给自足造血脱贫的持续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为港城农村人口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精品亮点工程美篇章
农田建设突出美字为先。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十三五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 “优秀干部到农业农村战线去,优秀干部从农业农村战场来”的鲜明导向,立足农田建设管理事权和职责统一的新起点,找准职能定位,充实人员队伍,加强制度建设,初步构建起农田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上图入库”的工作体系。市政府适时调整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其工作职责,完善了“政府领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在“数量、质量、速度、安全” 等基本要求方面守底线,在“建精品、出形象、树品牌”等创新创优方面求突破,在“考核评价、总结宣传、队伍打造”等行业建设方面促发展。在农田建设项目上打造了一批可圈可点的民生工程,百姓口碑好。
(2020年度农田建设项目生态渠道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
耕地质量管理与新增耕地突显新。高标准农田评价激励考核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新增耕地的确认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在2020年度项目中,东海县高度重视村集体增收试点,成立专班挖掘新增耕地潜力。项目建议书申报阶段,县农业农村局鼓励各乡镇积极申报新增耕地项目,经比选后,将整治利用价值高的新增耕地项目列入计划,并请县自然资源局查阅图斑号,确认该废沟呆塘是否为非耕地类别。确认为非耕地类别后,县农业农村局聘请中益土地勘测有限公司对列入整治计划的废沟呆塘做专业测绘,确认可新增耕地面积。2020年,东海县通过对废沟呆塘等整治利用,新增耕地11.5亩,顺利完成村集体增收试点工作,对全市新增耕地工作做出示范和贡献。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监测点)
农业是个生态产业,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东海县还利用节余资金增做耕地质量监测站,实时掌握农田信息。项目建设中,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通过生态犁耕深翻作业、化肥减量增效、推广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减轻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过现场调研,充分发挥农田建设节余资金作用,在交通便利、代表性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增做工程,新建两个耕地质量监测站,开展土壤肥力、养分、肥情、虫害监测工作,实时掌握农田信息,为及时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增强农田抗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房山镇耕地质量监测站和洪庄镇耕地质量监测站建成后,县土肥站组织专家现场运行调试验收。经过调试运行,两个监测站各功能模块运行正常,与控制中心数据传输稳定,可以实现实时的监测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农田建设和耕地管理工作结合统一。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物联网大数据监控)
现浇技术与机械化施工突显快。灌云县在农田建设工作中整体考虑、精益求精,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在“12345”工作模式下,围绕建设高效功能齐全质量优秀的高标准农田工程这条主线,突出关键线路和项目进度两大重点,确保外观形象、业务水平、宣传力度三个提升,瞄准督查考核、安全隐患、建材设备、工作措施四个关口,深化计量拨付、资料整理、四方验收、制度管理、五化建设五个加快,严格按照规划区域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生产工厂化、安装专业化要求施工。一是施工效率高整体形象好。及时转变项目工程设计理念,推广站、沟、渠、配套建筑物简单实用,易施工,坚固耐用的工程设计理念,在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的前提下,保证田间骨干灌溉渠道建筑物的需求。通过统一设计,在全县各镇街推广液压标准化模板,结合现浇矩形渠道施工技术,压实效果好,作业能力强,普通斗渠一天大约可以做800米-1000米的距离,是普通劳动力的十倍,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现浇矩形渠、节制闸、生产桥路等相辅相成,更突显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式项目的整体效果。二是工程质量优资金成本少。修建出来的一体化硬质渠防渗能力强,比传统的预制板渠道更牢固不易破损,避免了渠板压顶容易断裂的问题,节省了工程造价费用,节约了人工费用,更减少了工程管护费用,一举三得,获得了项目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和当地农民的一致认可,干群反应良好,真正实现了规划设计与建设增值完美结合,经过有关专家论证,灌云县防渗渠道等工程机械化施工,更适合丘陵山区地形,市农业农村部门也将总结经验和成果,全面推广,贯彻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2021年度项目施工验收要求的精神。
(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浇机械化施工)
(建成后的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浇防渗渠道和生产路)
“三控三管一协调”全过程突显专。灌南县在项目法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项目管理创新做法,项目所在镇设立建设处,承担工程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明确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项目法人下设工程科、质检科、安全科、财务科、宣传科5个部门,明确了各内设机构和管理人员职责,成立了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机构,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廉政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好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指导、协调等工作。建设处授权委托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招标工作,项目施工后,统筹各村集体,与施工单位、监管单位、监理单位一起,妥善处理施工矛盾,积极管控施工质量,督促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切实履行项目建设管理“三控三管一协调”的责任。
(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掠影2)
泵站的机电设备采取统一打包招标,机电设备在泵站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犹如人的“心脏”。由中标单位聘请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上门统一安装,对泵站管理人员统一培训,确保设备专业化运行。极大的提高了泵站使用的稳定性、安全性、耐久性;同样绿化苗木也由统一的施工单位栽植,提高成活率、降低成本、减少交叉作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识标牌)
项目建设内容与休闲农业突显亮。赣榆区在项目工程的规划设计上融入生态开发内涵,按照“项目公示、科普宣传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理念,在有条件的项目区分别规划设计了农田驿站,同时注重工程细节提升,在项目标识牌采用一体化成型美观大方,标识牌内容创新增加了管护和监督单位信息和电话,驿站周围统一制作安装了“赣榆区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制度”、“赣榆区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公约”和农业科技知识等标牌,让项目区群众在劳作之余可以在农田驿站得到休息,同时学习到各类农业科技知识,对高标准农田项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群众对工程管护的意识。金山镇、厉庄镇结合项目建设,精心打造“农田驿站”,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把赓续红色精神与建设精品工程同步推进,农田驿站既是农民田间劳作小憩的场所,也是农业知识宣传的科普阵地,成为项目区群众夏日纳凉、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2020年度农田建设项目农田驿站整体形象1)
(2020年度农田建设项目农田驿站)
项目管理与进度控制突显严。海州区在项目申报阶段,要求项目区所在镇村先期解决项目区内拟安排单体工程施工场地,未解决的不予设计方案。在上级批复下达后,抓紧启动工程招投标确定项目中标单位,火速进场施工。目前海州区正在实施的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全市为首家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县区,目前已全面进场施工,对比省级7月底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要求提前了两个月时间,很好地为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明年2月底完成区级验收打下坚实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计划管理制度,规范进行工程调整、变更,确保按计划实施项目。同时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和公开招标制度,加强竣工决算审计,将工程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相结合。在项目实施后迅速安排相关镇村参与工程管护,保证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在三夏大忙时充分发挥项目效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农田建设“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不断探索学习新思路、新经验、新办法,比学赶超、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继续深化“重整农业、重构农村、重塑农民”实践,系统协调推进,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谱写港城新的篇章!
(吴海亭 张其云 徐维光)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