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中、省、市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政策精神,近年来,大英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把抓好产业兴旺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各村经济基础、产业优势、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不断创新路径,探索出了适合本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六变”模式。
一、资产变资金,村集体获取租赁收益
充分利用村集体所有的塘、库、堰、村级学校旧址等闲置资产,通过收回自营、打捆项目整修等方式,收回盘活合并村办公室、学校旧址等村级闲置资产204处,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实现自营或转租实现收益。如回马镇山河村采取“村集体资产租赁”模式,盘活闲置低效使用的堰塘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采取村级自主经营打造闲置场地加租赁等方式,实现了资产租赁收入4万元,其中:稻虾田一期租赁费0.6万元、山花堰水库租赁费1.6万元、养鸡鸡棚租赁1.8万元。
二、资源变资本,村集体取得经营收益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撂荒地已成为农村最大资源。按照土地性质不变、合理分配收益的原则,采取集体代耕代种、委托耕种、“公司+村委+农户”联合耕种等模式,努力使农村撂荒地“变废为宝”“借地生金”。如河边镇四方村以村集体名义复耕撂荒地200余亩种植柠檬,并发展林下综合利用种植土豆、日本南瓜、玉米等作物,目前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9万元;人民村复耕撂荒地近100余亩,种植大豆、玉米、黄豆、榨菜、柠檬等,目前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67万元;回马镇山河镇整治撂荒地100亩种植雷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隆盛镇百盛村,引进大英县宜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利用林业项目资金,采取村集体委托公司代耕代种模式,种植雷竹560亩,两年后交给村集体和村民经营,现产业已初具规模,今后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增添集体经济新效益。待雷竹产业量产后预计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
三、服务变财力,村集体获取管理收益
积极发展电商、农机作业、订单收购、代购代销、代种代收、统防统治、育种育苗、加工物流、集中运输等服务业。牵头组建劳务合作社或劳务中介公司,承接劳务输出、环卫清洁、河道保洁、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村级公路养护、绿化管护、家政服务、企业后勤等业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通过政府购买村集体提供的相关服务,支持村级集体承担政府履行的统防统治、水利设施、农贸市场等管护业务,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又消化了农村“富余”劳力。如金元镇的峦苍柏村、洞湾村、荷包田村等都通过组建劳务公司创收使村集体收入达到4万元--1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使村集体顺利脱贫、老百姓增收。隆盛镇白寨村利用集体积累资金采购收割机、旋耕机、旋田机、农用车、无人机、配套农机具等13台套,组建数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机耕、机播、施肥、打药、机收、秸秆还田、撂荒地复垦服务。目前,已实现村集体农机耕作收入38.9万元,连续三年实现盈利超15万元。
四、资金变股金,村集体获取股份收益
大力发展“业主+村集体”“村+村”等股份制经营模式,村集体将部分资金入股经营实力较好的业主,以及村级条件差的将部分资金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较好,发展实力较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跨越村联建门榄,形成优势互补格局,实现利益共享。如玉峰镇鲤鱼浸村将壮村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入股到星宿村,共建农事服务中心购买农机具,每年按入股资金份额占比分红。隆盛镇百盛村利用乡村振兴试点村1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引进大英县腾英公司,采取“企业+村集体”双方合作模式,投资540余万元(其中:百盛村集体投入产业扶持资金80万元)建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一座,实行按投资份额联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生猪养殖规模3000农业示范产业。2021年下年开始养殖生猪,预计年可实现经营收入120万元,年村预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8余万元。
五、产业变景区,村集体获取服务收益
紧紧依托“万亩橙海”“万亩甜桃”“万亩柠檬”等农业产业形成的大地景观,积极发展农家乐、举办的“乡村旅游节”“桃花美食节”“采摘节”,村集体经济组织配套建设旅游道路、修建停车场等,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获取服务收益。如卓筒井镇为干屏村借助“宋井桃蹊”景区建设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建设停车场6000多平方米、乡村旅游体验、观光道路9.5公里。目前已实现旅游停车集体收入1.7万元。
六、零散变集聚,村集体获取抱团收益
俗话说:一村富不算富,全部富才算富,为防止“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零打碎敲”, 我县探索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共同增收,既发挥集约土地等要素资源,又实现规模集聚效应。 如玉峰镇星宿村利用成功的致富模式,牵头联合了鲤鱼浸村、红苗子村、石盘沟村、文龙村及卓筒井镇的土地井村等六个集体经济“空壳”薄弱村进行产业联盟,利用通过淘宝、辛农民等电商平台的品牌孵化功能,把“智水香”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不断做大、做优、做强,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目前已垦荒种植优质稻550余亩,预计年产稻谷55万斤,销售收入140万元以上,目前已实现“智水香”大米、菜籽油销售86.59万元,带动6个周边村实现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市农经站供稿)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