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构建起食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缝隙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旌德县积极探索,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普遍应用。
一是协同推进,强化合格证准入管理。成立旌德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县农水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县范围内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生产的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上市时,普遍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农业农村部关于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检查督促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严格留存食用产品合格证。
二是宣传推进,解读合格证管理办法。县农水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各镇农业水利站在辖区各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发放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咨询台,现场解读相关制度和政策;利用微信公众号、旌德融媒体中心、旌德县人民政府网等渠道进行密集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良好氛围;面向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和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举办3期“农安监管讲堂”,重点解读《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发放《旌德县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告知书》,大力宣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三是典型推进,创新合格证试点模式。为解决纸质合格证开票繁琐,耗费时间长等问题,旌德县开发微信小程序“农质安监”。与微信号绑定、方便打印及后台管理。同时与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进行有效链接,实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溯源码合二为一管理,便于消费者查询食用农产品农事操作、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等生产过程,追溯产品整个生产过程,进一步增强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截止目前,旌德县共有55家农产品经营主体实施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已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4583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4641吨,提高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提高了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知晓率、参与率。
评 论 |
|